书体学习使现代书法陷入困境。这话有道理吗?

我们现在的书法学习,都是以学习模仿别人的书体。欧体,颜体,柳体,赵体最后大家都在写这些东西。古人则不是,他们都能写出自己的样。我们的学习方法是不是有问题?

谢邀请:

书体学习使现代书法学习陷入困境》这句话有些道理,值得思考,自王羲之晋代以来,到现代,有多少文人志士,有多少书法家,有多少书法爱好者,有谁能写出五羲之的字体,就算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也写不出王羲之的字体,就唐宋八大家,谁能写出五王羲之的字体呢,如果有为什么又分颜体,欧体,柳体,赵体呢?元,明,清到现代成千成万的书法家又有谁能写出颜,欧,柳,赵各体相同相似的字体呢?所以我认为学书法不能以学那个人,那一体来束缚自己,各人有各人的形质,各人有各人的个性,形质与情性决定一个人的字体。所以书体学习使现代人书法学习陷入困境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浅人浅见望谅解。

谁说的古人都是写自己?那个古人是写自己成家的?

古代最具个性的书法家就是米芾了,米芾在其风格尚未确立之前是什么?是集字!他集的是古代大家的字,是感觉谁的字最好就学谁的,而且米芾还是有名的临摹专家,他临摹的书画足以达到乱真的地步!

关于米芾还有个故事,就是米芾在早期曾请教过苏轼如何学习说书法问题,苏轼教他去学魏晋书法,而米芾也正是由于苏轼的教诲才专心魏晋,而终成一代大师。

现代人不是学古迷茫了,而是不学古迷茫的,盲目地创新自己,致使对于书法都没有明确的定义,怎么不迷茫?对于笔法的技巧都没有掌握如何能不迷茫?别人拿出一幅作品你都不知道从那评价,怎能不迷茫?

写自己的字,绝不是在初级,也不是在中级,是高级才有的特权!只有你领悟了书法技巧及审美之后才可以行使的特权,在行使这个特权时,你需要找扪心自问,你掌握了书法技巧了吗?你弄懂了书法的审美了吗?不要自欺!需要实事求是,只有达到了那种境界,你的书法才能经得住历史的推敲,你才敢自负地说你是书法家,你是大家!

书法是靠实力说话的艺术,没有足够的实力,你也可能暂时骗取荣光,可是不能长久,踏踏实实地锤炼基本功,领悟书法的审美才是书法进阶的正确路线,不要迷信写自己,现在的书法人没有几个达到写自己的地步的!

初学者当然以临摹为基础,没有规矩,怎入法门?事实上,当前的书法高层人士仍一刻不消停地要独树一帜、开宗立派、名垂千古。比如张海被美其名曰独创草隶体,刘洪彪在大秀特秀他的今人草书,还有王庸的丑,曾翔的吼,王冬龄的乱,邵岩的射,张强的盲等等。

五大书体被匡定至今有千年之久,很多朋友也都认为,现代书法的创新,注定不是书体的创新,或可谓笔体的创新。长远的看,随着书写工具的不断革新,书法艺术认知的不断变化,将来肯定会出现新的书体,至于笔体(法)的创新,更是可以确定。

我们不能否认惊人的书法造诣比不过古人,但也不能完全抹煞今人对书法艺术的孜孜追求。现代书法这个提法值得商榷,每一代的人都自认为自己是现代,而千年来的中国书法历史并未曾阻断,没有历史年代的分水岭,只有技能水平的分水岭。所谓的现代书法,在漫长的书法历史中,不过是浮光掠影,沧海一粟。

与古人相比,今人对书法艺术的看重并不逊于历朝各代,对书法名利的渴望,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书法理论之宏阔,机构之庞大,专业队伍之规模,可谓历史新高。客观上,传统书法艺术已进入了爆炸时代,书法行为十分活跃,书法现象蔚为大观,书法审美包罗万象,看起来是那么的繁荣,遗憾的是,“盛世却无大家”。

我们不妨看一下,今天的各级书法协会有多少,研究机构有多少?田英章书院有多少?各种青少年书法培训班又有多少?流水线一样的教学模式,程式化的培训套路,已经成为今日书法学训的突出特点。而古时的那些大家,可不是这样被调教出来的,他们也拜师,也读帖临帖,但他们始终具有独立之思,始终怀抱个性的灵魂。所以,规范化制度化的教育模式,不仅培养不出书法人才,或许是在扼杀书法天才。

用历史的眼光看,千多年来也就出现了那些屈指可数的名家。天才大手数百年无一遇也是正常的。出不了大家名家,既可能是受众主体的问题,也可能有艺术土壤的问题,很难扯得清楚。

抱庸闲谈。

我认为不是的。不同的书体有自己的特点。以楷书为例:颜欧柳赵他们的笔法,结构,章法各有不同。如果习书者能够理解掌握各种字体书写要领融会贯通就会有收获。管见。

谢邀!

首先书法远不止欧 颜 柳 赵这几种书体。其次,我们临帖学习古人是学习其笔法、技法等书写技巧,而并非让你照搬照抄,正所谓,师古不泥古,师古要出新,要学为己用,形成自己的风格。书圣王羲之也是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才有如此成就的。

原问题的意思可以这样理解:因为现代学书法的人都是学习古人留下的书体,才造成了今人书法不好创新的困局。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认识到书法艺术现象的特殊性。书法的发展是伴随着文字和书体的发展演变而演变的。它不是某个人凭空创造出来的。所谓仓颉造字不过是一个传说罢了。古代某个时期的书法家只是在某种书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做了笔法和体式的归纳总结,从而完善了和纯粹了某种书体。他的这种完善必然建立在他对历史书法的继承学习基础之上。意思就是说不可能是凭空创造出一种书体。因为违背传统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同样传统书法的形成也是带有民族共识性的,是一个民主约定俗成的东西。

王羲之的功劳不是说他的字无人能及,而是说他在总结学习和完善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今楷,形成了一种具有个人笔法的风格,彻底摆脱了隶意。王不可能不继承不学习前人书法而凭空搞出一种书体写法,这不符合艺术发展规律。

所以,今人学习书法首先要向先贤学习,然后再谈创新。不继承传统只能是天马行空任笔为体没有依据的胡乱画。

当然对于传统,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打进去,也要尽最大的努力打出来,不为传统所束缚。一生重复古人是可悲的。一定要根植传统,洞察时代审美特征创造出即有传统文化底蕴又有时代审美理念的优秀作品!

今人之所以出不了大书法家。原因是多方面的。时代变化了,今人的心态和古人的心态有很大不同。毛笔字也不在是主要的实用性工具。书法主要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更多的人缺少实践它的机会。剩下的一小部分实践者,要么不能深入传统,要么深入进去无法走出,不能形成具有可辨识的个人艺术风格。更多的是游离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摇摆不定。再加上很多人为练字而练字,不增加自己的传统文化底蕴,写出来的字缺少内涵。这些都是我们书法上不及古人的重要原因。

我是一人。书体的意思并不是这样的,提问备注的部分很重要。

每个人的字都是一种字体,学习他人的字是让自己字体成形的捷径。

提问者下面还有一段话:我们现在的书法学习,都是以学习模仿别人的书体。欧体,颜体,柳体,赵体……最后大家都在写这些东西。古人则不是,他们都能写出自己的样。我们的学习方法是不是有问题?

咬文嚼字一下,书体和字体按照文字解释区别很大。

书体是指传统书写字体、字形的不同形式和区别。 一般把中国文字的书写形式分为篆、隶、草、行、楷五大类书体,每一大类中又可细分。

欧颜柳赵,这些是楷书四大家。

从提问者问题和备注,提问者问法是有问题的。提问者的意思就是如果我们不学古人是不是可以,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字。

1、古人也是有老师也是经常学字的,学前人当然能成为历史留名的书法家。

比如欧颜柳赵中的赵,赵孟頫。不管从历史资料还是赵所留下的字、墨迹。赵孟頫很明显长期学习王羲之。

上图史赵孟頫《真草千字文》,是不是和王羲之的字存在差异。但是他却是学王羲之最成功的书法家。下图赵孟頫把王羲之《兰亭序》缩小一半所写的《缩临兰亭》。

2、当代人没有属于自己的“字体”,不是因为学古人而是水平不到。

因为提问者举的是楷书四大家,可以说说我们当代的楷书。我们现在楷书各个方面来说影响力最大,知名度最高,争议也最大的田氏两兄弟。

他们两就是学欧阳询的,田英章和田蕴章他们兄弟两的字想不想跳出欧阳询。

问题是他们两的实力确实没有达到能够说,后世留大名的水平。清朝学欧很多名家姚孟起、黄自元。包括天津的田氏兄弟的老乡王维贤也很优秀。这些人能够留下大名吗?

一人有感

认真学书法的,非常喜欢书法的人。当然会想把自己的字写好,这些人当中当然也会有想要超越古人的。

按照书法史,草书、行书、楷书差不多时间慢慢出现的,互相学习书圣王羲之也有非常著名的师傅,还是一位女性书法家卫夫人。

不要觉得书法学古人就没有出路,学习经典让你基础更扎实,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扎实的基础就不要思考自立门户超越古人。

想要超越古人。这不可耻,也不是自大。不过书法白纸黑字,像不像有多么像放一起自然就会知道,好不好谁高谁低放一起也会知道。

以我仅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

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

2021-12-07

202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