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1年德国的东线战场中,曼施坦因为何耗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才彻底占领克里米亚半岛?

决定性的原因在于德军最高统帅部对第11集团军下达了远超过其能力的战略目标,导致第11集团军不得不分散其作战兵力,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两个目标都没能达成,等到德军最高统帅部认识这个错误时,苏军已经加强了克里木半岛的防御,奇袭已经不可能,只能通过苦战来占领了。

在曼施坦因于1941年9月中旬接任第11集团军司令后,德军最高统帅部给其下达的任务是:“第11集团军以其部分兵力夺取克里木半岛,其主力将沿亚速海北部边缘冲向罗斯托夫”。这个命令清楚的表明第11集团军必须一分为二,分别向克里木和罗斯托夫发起进攻,显然以第11集团军的兵力无法同时做到,曼施坦因选择了一个大胆又冒险的计划。

在罗斯托夫和克里木半岛中他选择了克里木半岛,因为一旦德军第11集团军向东深入罗斯托夫,那么极有可能遭到苏军从克里木发起的进攻,这两威胁到整个集团军的纵深右翼,所以要想进攻罗斯托夫就必须先拿下克里木半岛。他将集团军主力调往了克里木方向准备发起一场快速的奇袭以一举占领这里,但是代价是在罗斯托夫方向上的兵力将不可避免的遭到削弱,他将罗马尼亚的第3集团军派去接替了德军的防御。

显然苏联发现了德军和罗马尼亚军队的换防,他们果断的集中了两个集团军的兵力向罗马尼亚军队发起了进攻,结果罗马尼亚军队崩溃了,曼施坦因不得不中止了在克里木的进攻计划,将集团军主力调往南翼阻止苏军的突破,在第1装甲集群的配合下他们围歼了这两个集团军,但是时间的耗费同时让第11集团军也失去了快速拿下克里木的希望,苏军加强了那里的防御。

最终德军最高统帅部不得不认清他们对于形势的过于客观的判断,给第11集团军下达了新的命令:“第11集团军唯一的目标是克里木”。但是时间已经浪费了三个星期,如果这个命令要下达三周,克里木极有可能会被曼施坦因的第11集团军所占领,也不用再进行后来的那样旷日持久又代价高昂的战役。

在二战苏德战场,围绕曼施坦因所作的贡献说法各异,有的说德军没有用其所长,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最艰难的时刻才重用他,也有的说曼施坦因是靠冒险打仗,脱离了战场实际。但是,曼施坦因占领克里半岛战场封帅,1943年3月又打赢哈尔科夫反击战,这两个成就又足以让他成为东线作战最夺目的明星。不过也有人问了,1941年9月曼施坦因接替第11集团军指挥权后,为什么用了9个月时间才占领克里半岛呢?这里面有三个方面的制约因素影响了他提前完成任务。

首先,曼施坦因受领任务不明确,指挥体制也不顺畅。

提到二战德国进攻苏联,就必须涉及到德国跟罗马尼亚的关系,而曼施坦因指挥克里木作战,又必须要和罗马尼亚军队打交道,这里面有个作战任务区分和指挥体制接洽的关系。而在实际指挥方面,德军统帅部和罗马尼亚军队总指挥安东勒斯库之间似乎并没理清这个主次关系,导致德军在克里半岛的作战并不得心应手。

由于罗马尼亚跟苏联之间存在边境纠纷,二战爆发以后,德国又部分出让了罗马尼亚的利益,当德国拉拢罗马尼亚成为东进最大的合作伙伴时,罗马尼亚却提出了让德军非常意外的问题,想自己单独进攻敖德萨,以此显示罗军的作战力量,也是想报苏罗两军前期交战的一箭之仇。

为此,德军统帅部表面上把占领敖德萨的任务交给了罗军,还授予安东勒斯库元帅军衔,同时还规定进攻克里木的第11集团军要归他指挥。但在实际作战中,罗德两军还是各打各的,而且随着战役的进行,德军统帅部又命令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划归德军第11集团军指挥,客观上讲,这种相互制约的打法明眼人就看得出,是德军统帅部不信任罗军,也是罗军战斗力确实不如德军。

所以,当曼施坦因取得第11集团军指挥权后,他并没有去和浠泥,而是把重点放在如何用好本集团军的资源上面,而这一时期,德军给他的任务又是分散的,其中最重要的任务是两个,一个是占领罗斯托夫,一个是攻占克里半岛,对曼施坦因来说,这是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其次,进攻克里半岛,曼施坦因机动作战力量有限。

就德军闪击苏联来讲,其核心打法就是以装甲进攻为主的快速机动,而曼施坦因来到南线以后,他并没看到一辆坦克投入作战的影子,因为克里半岛并不适合德军发动闪击战。同时,由于克里半岛事关苏军在南线的整体部署,斯大林专门组建了有海军和空军参与的防御方面军,在兵力和战斗力上并不差似德军。

虽然曼施坦因在战术了作了许多努力,但在苏军强大的海军火力支援,以及苏军坚固的炮台和大炮还击下,进展还是非常慢的。这里面有两个因素影响曼施坦因的指挥才能,一方面是他在等德军的巨型大炮运到前线,这是德军军工部门专门为进攻塞瓦斯托波尔设计的;另一方面,他在等待时机,择机向苏军刻赤半岛实施突击。

1941年10月,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经过苦战,以十比一的大比例损失从苏军手中夺取了敖德萨,迫使苏军退守到克里半岛,客观上讲,这些兵力又给曼施坦因带来更大的压力,好在此时,德军统帅部调整了作战部署,取消了第11集团军占领罗斯托夫的任务,改由第1装甲集群完成。

而曼施坦因经过多次与苏军交战,从中也发现了苏军在部署上的漏洞,采取了用一支侦察分队深入苏军纵深的方法,从而一举打乱了苏军的部署,刻赤半岛一战让曼施坦因以少胜多获得大胜,这是一次奇袭成功的战例,也让曼施坦获得德军统帅部的好评,并在占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以后,1942年7月1日,曼施坦因战场封帅。

从这个层面讲,曼施坦因打赢克里半岛作战虽然时间用得长了点,但取得的效果还是不错的,起码让德军在南线没有了后顾之忧,同时,德军占领克里木,就为第1装甲集群向高加索进攻扫除了障碍。

第三,进攻克里木,对曼施坦因是个考验也是个机会。

实际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曼施坦因也一样,他是人不是神,虽然在德军进攻西欧时,他提出的镰刀计划帮助德军获得成功,但他仍然没有进入德军最高决策层,原因还是因为派系和他本人的性格使然,而在接替第11集团军指挥权后,在进攻部署上,刚开始德军也是走了一些弯路。

在曼施坦因提出猎鸨行动以前,第11集团军打得并不好,一方面是苏军兵力占有优势,加上苏联红海军的支援,德军占不到半点便宜,尤其是曼施坦因企图用集团式的冲锋,仍然想用快速机动的方式打赢苏军,结果都不理想。另一方面,苏军不断增派兵力,让曼施坦因应付不过来。

从苏德战争爆发以后的经历看,曼施坦因指挥对克里木的进攻是唯一在战争打响后,没有装甲部队参与的作战,所以,曼施坦因要想战胜苏军,就要另辟蹊径,如果没有他及时的改变策略,换作他人,很难打赢这场战役的。

从上面分析看出,曼施坦因指挥第11集团军作战,也算得上是他军旅生涯的一个高峰,这不仅在于对克里半岛的作战需要他发挥头脑灵活的优势,还在于这场战役结束后,第11集团军就被肢解,曼施坦因多次对这个结果感到不解,按他的设想,如果把11集团军不解散直接派到斯大林格勒战场,可能就不会有后来冬季风暴救援行动的发生,也不会有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利了。

更多资讯主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从曼施坦因指挥第11集团军对克里米亚半岛发起进攻起,到1942年7月德军彻底占领克里米亚,曼施坦因足足花了九个月的时间。克里米亚战役之所以耗费如此长的时间,主要就是曼施坦因手中的兵力太少而苏军却一再增兵的缘故。

▲曼施坦因

虽然第11集团军名义上是一个集团军,但他实际上只下辖了三个军——第30军、第49山地军以及第54军。由于克里米亚半岛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苏军在岛上布下了重兵,构筑了多条防线,仅在彼列科普地峡(克里米亚门户)苏军就有6个师的兵力。在进攻彼列科普地峡的战斗中,曼施坦因既没有装甲部队可用,又没有空中支援,最后只能依靠步兵发起进攻。

就在曼施坦因艰难地拿下彼列科普地峡后,他手中第49军外加一个摩托化步兵师的兵力被上级调到了南线,但好在曼施坦因硬着头皮向希特勒要来了第42军、第24师和第132师。11月16日,除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外,德军已经控制了整个克里米亚。苏联的冬季再次延缓了德军的攻势,直到12月17日,德军才对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发起进攻。要塞内的苏军十分顽强,他们与德军进行了殊死较量,然而就在战事进行到关键时刻,苏军在刻赤半岛成功登陆。苏军登陆后,第42军军长由于担心部队被围歼,因此擅自撤出了刻赤半岛,而这直接导致了曼施坦因第一轮进攻的失败。

▲克里米亚战役纪念币章

此时,曼施坦因只能先解决左翼的苏军,才可以再次进攻塞瓦斯托波尔。曼施坦因的进攻还没开始,苏军的反攻却先到了:刻赤半岛上的苏军向德军发起了多次大规模反攻,但这些攻势皆未能成功。4月11日,苏军最后一次反攻失利,残存的兵力被迫退到了刻赤半岛北部。接下来轮到曼施坦因表演了!

▲战场上的德军

曼施坦因故布疑兵,让苏军误判了德军的进攻方向,最终曼施坦因集结主力从苏军防守薄弱的刻赤半岛南部发起了进攻。5月18日,在空军的帮助下,德军再次占领刻赤半岛,俘虏苏军17万人。解决掉刻赤半岛后,德军的士气达到了顶峰,曼施坦因决定趁热打铁向苏军最后的据点发起进攻。6月7日凌晨,德军再次向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发起了进攻。最后,经过长达一个月的血战,德军终于占领了整个要塞。

克里米亚战役可谓是一波三折,但最终还是以德军俘虏苏军45.5万人成功占领全岛而告终。在克里米亚,曼施坦因将个人的指挥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创造了又一个以少胜多的奇迹,而曼施坦因也凭此战之功晋升为德军元帅!

文/历史文斋


关注历史文斋,看更多精彩历史故事!

2021-12-10

2021-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