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只有特斯拉造电动汽车,为何国内却那么多?

国外也挺多的,比如在2021上海车展中,各主流厂家——大众集团、通用汽车、丰田、本田、日产、现代等,都宣布了电动车计划,并展示了电动技术与具体车型。

事实上,欧美国家曾经经历过电动车时代,后来发现燃油车用着更方便,才将电动车淘汰了。

可实际上,电动车在一定范围内,始终存在。比如这种车,在咱们的工厂里也有,人们把它叫电瓶车。

不可否认的是,百年前电动车的不足,今天同样存在,要想在二三十年内用电动车完全取代燃油车,我个人认为希望渺茫。不过,在环保压力下,尽量降低一些碳排放,首先把一部分交通工具改为低排或零排,确实可行。比如,私家车当中有一部分,只是日常通勤,行驶里程比较短,这种需求完全可以依靠电动车。

但是,这个转变过程不可能一挥而就。不可能以“大跃进”的形式一日千里。总得有个过程。可惜,有人不信。我国在资本作用下,冒出诸多电动车厂家,但我相信,同样是资本的制约,能活下去的,只有一部分。

特斯拉的长处是电管理,这也是它能够起死回生,发展到今天的原因之一。

随着传统汽车企业在电动车方面的重视,造车新势力们能否继续存活,恐怕是个未知数。

国外不只是特斯拉造电动车,像丰田,通用,大众等传统车企也都有造电动车,只是传统车企目前主要精力或者说优势还是在燃油车,国外有名气的纯电动车企不像国内这么多。

我们汽车产业发展几十年,用市场换技术的策略是很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内车企靠着我们十几亿人口的大市场靠卖合资车赚的盆满钵满,没有危机感自主研发的投入不够,其次欧美车企在燃油车发动机,变速箱等主要部件上的技术积累了几十上百年而且不会把自己几十年的技术积累拱手相让。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发展电动车是我国车企弯道超车的唯一机会,同时背靠我国这十几亿人口的大市场,我们国家在政策方面大力推进电动车的发展,同时可以带动电动车整个产业链的发展,目前在电动车电池和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已经站在行业的顶端,同时电动车对芯片的需求更多,也可以带动我国芯片产业的发展。

能源战略安全,大力发展电动车关乎我们的能源战略安全,我国石油严重依赖进口,而国际石油是被美国控制的,并且国际航运运输安全是很脆弱的,前段时间的苏伊士运河堵船事件带来的影响还没有消散,马六甲海峡被美国控制,这对我们的战略安全是很不利的,我们发展电动车有朝一日真的能替代燃油车,对促进我们新兴产业链的发展以及保障我们国家的战略安全是很有利的。

环保,发展新能源汽车降低我们对化石燃料的需求从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现在我们从上到下都意思到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对我们重要性,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还以绿水青山可以造福子孙后代。

这主要跟我们国家的发展战略引导有关。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电动车,可以解决很多大的问题。

一、我们制定了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气候控制宏伟目标,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发展电动新能源汽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国内目前汽车保有量约有3亿辆左右,以后还会逐年增加,发展电动车,可以减少很多化石能源的消耗,从而极大较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二、我们国家是一个石油储量较少的国家,发展过程对国外化石能源依赖较大,容易受到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所以发展新能源电动车,同时发挥我们特高压输电及发展较快的多种清洁电能(水电、风电、太阳能电、核电等)的优势,是一个减少对国外化石能源依赖的重要举措。

三、在传统燃油汽车领域,国外已经耕耘上百年了,我们想要追赶甚至超越,难道是相当大的,最近二十年,国内燃油车发展远未达到我们的预期。可如今,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新能源电动车的战略指引下,众多造车新势力喷涌而出,在很多方面已经追平甚至超过国外新能源电动车了,实现了弯道超车,国内汽车行业正在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届时我们国家的汽车工业再也不会矮人一头了!

在提问问题之前可以先百度一下,或者在头条搜索一下。

可以先看一下2020年的欧洲市场,新能源汽车销售排行榜,第一名是雷诺的Zoe,而不是特斯拉,可能你只听说过特斯拉,但是有几个基本的常识是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能只有一个玩家,如果能算一个玩家的话,第二名是特斯拉,第三名是大众,第四名是现代,第五名是奥迪,其他自己看。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136.7万,直逼中国。

再来看一下美国市场,特斯拉确实比较强势,但是其他品牌也在追赶。

中国市场上确实是自主品牌比较强,几乎在围殴特斯拉,可见引入特斯拉是多么英明的决定,如果没有特斯拉这条鲶鱼,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没有这么快。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36.6万辆和136.7万辆,竟然几乎和欧洲一样。

看中、欧、美的市场就可以看出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中国的新能源品牌在国内还是可以的,但是在国外就看不到什么影子了,所以现在蔚来和五菱都准备进军国际市场,也是非常对的,不能占领国际市场,是无法说明中国汽车行业、特别是新能源行业实现引领乃至超越的。

虽然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如火如荼,但是挑战和竞争都很大,还是需要百尺竿头更近一步。

2021-10-23

2021-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