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向老子问礼,为何能影响中国2500年?

孔子第一次见老子是孔子正以相礼助丧爲职业于巷党(今山东)见了面,岀殡当天遇到日蚀,老子立 刻叫岀殡队伍停于路的右侧,掐指一算静观其象,一直等日蚀结束后才又再次起程发引,这次让孔子见识到老子见天象推易理的过程,启蒙孔子礼必依象的道理。

孔子第二次见老子在周(今河南洛阳),这次孔子的目的是问礼,老子以自然界动物本能来引喻礼之于人如同飞之于禽,不需教化而自有的,他是要告诉孔子无爲是最好的礼,老子并以水的善德告诉孔子水是最懂礼的物质,当时孔子年轻听的似懂非懂,于是形容老子神龙见首不见尾。

孔子第三次见老子在沛( 今江苏沛县 ),此时孔子已经创建了他的儒学体系,希望通过儒学使荒废的周礼义重生。老子和孔子展开了『无为而治』与『仁义之治』的激烈论辩,老子认为讲仁义是因为大道不行,君主才要张扬仁义的重要性,仁义给人带来的毒害会令人昏愦糊涂,对人的祸乱没有什么比仁义更为厉害。孔子听完后三日不语。

孔子这三次与老子的晤面对他的儒学思想起到了什么样的影想?至少三点!

1.反对就鼓励。孔子是非常固执的,他被老子一顿痛批后,还是抱著他的仁义礼信治国之道,钻研于四书、五经、六艺的注解工作,爲儒学奠定深厚基础。

2.孔子少年时受到老子的启发,55岁始研易,他在易经找到了儒学的逻辑性,并扩大国家君臣、宗亲氏族、家庭伦理就是天地之道的信念,于是他开始率弟子周游列国,结果碰了一鼻子灰。

3.就是他周游列国所宣扬的仁、义、礼、智、信,让汉董仲舒爲巩固君权执政,把儒学思想与君权、天地紧密结合在一起,这让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学,形成影响中国往后近2000年的发展。

若不是孔子与老子三次见面的打击,孔子很可能早就放弃了儒学的宣扬,时也、运也、命也,应该説执政者深知中国人的性格,而君权天授及儒学的思想正好爲穏定君权提供了最合理的理论。

孔子曾问道于老子。现抄录老子对孔子说过的其中一段话如下:

“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由这段话可以看到老子的智慧和系统思维比孔子高十万八千仗!为什么?老子崇尚道法自然,一切以自然规律为准绳和参照,“仁义礼智信”同样如此。孔子过于入世或务实的中庸思想许多都是违背自然和人性的,即越倡导“仁义礼智信”就越偏离人的自觉(老子所谓的自行、自明、自序、自生、自治和自正)而最终无法实现人的自在、自得、自由或思想解放。从社会现实层面考察,生活中的确随处出现许多背道而驰的乱象,例如我们越提倡道德,反而社会整体越失德和无序;我们越提倡和谐,反而越不和谐,贫富悬殊和社会矛盾越恶化;从经济层面考察,政府干预的“第三只手”松得越开,市场越自由,反而越有利于激活全民的参与热情和创新活力,更有利于全民创造财富而藏富于民。这是西方自由市场经济学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所验证的结果。当然,我们并非主张无政府主义或放弃以法律为准绳的政策导向和市场监管,而是提倡遵从现代经济学的客观发展规律即遵从老子道法自然的无为思想。例如,老子说过“治大国若烹小鲜”,大意是说,治理国家就像烹饪小鱼一样,除了要注意油盐调配到位、适当的火候外,不能随意翻动鱼身而避免破坏整条鱼的完整性,即主张无为之治而实现国家综合治理的终极目标——共同富裕与和谐发展。

总之,无论从社会道德重建、国家治理、经济规律等多方面考察,二千五百多年前老子的道家思想至今仍有许多值得发掘、借鉴和发展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而深受老子影响的已故比利时化学家和物理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普利高津所创立的耗散结构理论,更将老子的伟大思想提升到普适性的非平衡态热力学定律和自组织理论,至今已被广泛应用于热力学、化学、物理学、进化论、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几乎涵盖一切跨学科的系统理论。这也间接证明,老子的道家思想是跨时空和极具世界影响力的。

我是文开石,我有好答案。

总结来说,所谓“孔子问礼老子”就是孔子蹭老子热度、蹭名人光环借以抬高自己的一次营销。

为什么要问礼老子?

老子作为当时的超级名人,一代大贤,又是周室图书馆馆长,可以说应该是最直接最熟悉周礼的人。孔子号称要受礼,要恢复周礼,自然要和老子挂上关系,以显正宗。

究竟问了什么?

孔子与老子见面不止一回,谈话内容、目的也都不同。包括但不限于:

  • 孔子想把自己写的《十二经》让老子收入周室官方藏书,老子否了。

  • 孔子向老子问道(周易),老子嫌他没资格,随便提点两句后让他回去了。

  • 孔子向老子阐述自己推崇的”仁义“,让老子骂了。

  • 单氏取周事变后,扶龙集团的孔子逼老子交出周室藏书,老子无奈交出后西行而去。

藏《十二经》于周室。

子路谋曰:“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孔子曰:‘善’。往见老聃,而老聃不许”。

子路给孔子出主意:听说周室所藏史书在老子哪里,老子现在刚卸任周室典藏史在家闲居,夫子您想(把您所著《十二经》)也能藏于周室藏书,干嘛不去试试。孔子说好主意。去捡老子,老子不允许。

问道(周易)

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老聃曰:"子来乎?吾闻,子北方之贤者也,子亦得道乎?"孔子曰:"未得也。"老子曰:"子恶乎求之哉?"曰:"吾求之于度数,五年而未得也。"老子曰:"子又恶乎求之哉?"曰:"吾求之于阴阳,十有二年而未得。"老子曰:"然。

孔子都五十一岁了还没领悟道(周易),去南沛见老子。老子说:你来啦,我听说你都是北方大贤者了,那你应该领悟大道了吧?孔子说:没有。不懂。老子说:你追求什么?孔子说:我花了五年时间研究度数,什么也没明白。老子说:你又追求什么?孔子说:我又花了十二年研究阴阳易数,也没明白。老子说:哦。

然后又讲了一堆给孔子,孔子也没听进去。

问礼和”仁义“

孔子向老子阐述自己对”礼“的看法。老子直接打断他说:

“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你所谈到的那些人早已成了冢中朽骨,只剩下他们的片言只语还在好事者中流传。我所能告诉你的是,聪明人遇到了顺境时就掌握好时机,不得志时则随遇而安。我听说高明的商人都将自己装得像没钱人一样,道德修养高深的君子看起来就像庸人一般。去掉你身上的那些骄气和各种各样不切实际的想法吧,去掉你那些迎合的神色和空头志向吧,这些都对你没有任何好处!

孔子向老子阐述自己的”仁义“,老子回复更直接:

“惨然而汩人心,乱莫大焉!”

(你说的这个仁义)根本就是一种蛊惑人的东西,只能带给人们最大的祸乱!

老子还对孔子说过斥责过的话。

夫不忍一世之伤而傲万世之患抑固窭……反无非伤也动无非邪也,圣人踌躇以兴事以每成功,奈何哉其载焉,终矜尔。

“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其所以迹哉今子之言犹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弃履哉?”

”问礼“行为完成,孔子这边是怎么宣传的?

“鸟,吾知其能飞;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矢曾。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吹捧老子是龙,证明我也见过真龙,和老子是一个级别的。

影响中国2500年。

对”上2500年“的影响。

孔子终于如愿以偿得到周室典籍,毁之十有八九,只留下自己认为有用的,找自己意思改过来流传于世。

自此中国上古文化典籍毁于一旦,五千年中华文化遭腰斩之刑。

对”下2500年“的影响。

孔子得名得利,自此服务封建统治、教化民众的儒家思想得以盛行。

2021-12-28

202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