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喜欢读古体诗还是现代诗?为什么写现代诗自尽者常见,而书古体诗自残者鲜闻呢?

谢谢邀请,我没文化什么诗都不会写,我写的都是顺口溜,不过我喜欢古体诗有韵味,现在诗有点直白,看现代诗我觉得有泛味,没有古诗那种绝美的感觉,古体诗话不多却意味深长,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让人大饱眼福,所以我喜欢古体诗。

现代诗只是自以为的诗,自以为是自然难以被认同。活在自以为是的世界很累很苦逼。一旦发现自以为是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自杀便是一种解脱。古典诗有格律的约束,追求成为经典。于是做人也有了追求。一个追求经典人生的人如果自残便是一个笑话。

谢邀!

我曾说过,诗是心灵的探险!这里的‘诗’是指现代诗。有人说了,诗是一种残缺美,许多人喜欢凄美的诗。然,没有‘凄’,不融入‘凄’你就写不出凄美。换而言,身临其境,才能款款诗来。

再有,诗是泡脑子的事,并不能解决烦恼。整天泡在里面,反而更容易走火。现代诗写情爱的多,情爱是人生最难渡的关,普通人也容易出问题,你不知道而已。看那些出问题的诗人,一般都是情爱。

现代社会,没有真正意义上因写古体诗(近体诗)而出名的诗人,因为它流行不起来,环境已不复往昔!先人们写古体诗(近体诗),很少有情爱,既使有,一般也比较含蓄,也不会要死要活的。再,过去,女人地位低,男人三妻四妾,观念也不同,情爱上难不住!什么除去巫山不是云,几个月后,‘爱情’又到了。(仅是闲谈)

第一个问题:

我喜欢古体诗,而且,也喜欢文言文,尤其是讲究韵律的骈体文,富有哲理而且雄辩的古典散文。

不喜欢现代诗。打个比方,在我的印象中,古体诗,文言文,犹如陈年的老酒,醇香凛冽,回味无穷。反观现代诗,则大多有失浅白,如同喝白开水,淡然无味。

这样讲,只是个人的一些看法,未必正确。只能说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罢了。

而且,事实上,现代诗也有许多作品,比如《大堰河——我的保姆》《致橡树》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非常不错,极具艺术感染力的。

第二个问题:

对于你提到的“写现代诗自尽者常见,而书古体诗自残者鲜闻”的现象,

我的理解是,现代诗人更多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价值观上更强调个体,突出自我。从个人性格特征上来讲,一些现代诗人性格偏执或者说属于精神分裂型人格。这样难免出现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而难以排解的问题。


与此相反,古代的诗人们,都受传统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的影响,价值观上强调是共体,而非个体,讲究的是家国情怀。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居庙堂之高则忧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即使遇到一些挫折,也能自我调节。

比如,著名诗人陶渊明,在他的作品中,既有“精卫衔微木,志在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壮志不屈,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自适和释然。

又如,大文豪苏东坡,经历了官场、人生太多的起起落落,但是,他知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并在《前赤壁赋》中通过主客对答的方式,借曹操跌宕之人生,以江水、明月之喻,表达一种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另外,儒家经典《孝经》中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观点。

在传统知识分子看来,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的,必须珍惜它、爱护它,并以此作为行孝尽孝的开始。

身体发肤都不能自我损伤,又怎能自损性命呢?应该说,这也是“书古体诗自残者鲜闻”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是最喜欢格律诗的,也经常写,不论好坏,不求名不求利,别人能否理解,我不知道,反正我是觉得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了,也十分快乐,为什么写现代诗的人自尽者较常见,我以为是现代诗最高境界有局限,也就是说它有最高境界。即使你写的再好,也不过是一段白话,只不过你写的比一般人写的用词用语得当一点,逻辑性强一点儿而已。如果可以打个比方,现代诗的就好像一杆竹竿,当你爬到它的最顶端,已经到了穷途末路,在这种环境下,不自杀,也是天杀,自尽落显明智而已,因为自己知道前边已无路可走,不会再有建树,止步不前只会给人以笑柄。最好的理由就是一死。我想这是现代诗人自尽者常见的原因。

相反古体诗没有最高境界,你写的再好,也永远不是最好,也好像一杆竹竿,不过这个竹竿是无形的,没有尽头,要攀爬这杆竹竿的诗人们,也就是喜欢写旧题诗的人们,永远都在攀爬,直到你精疲力尽,老死为止,这期间,诗人们既找不到自尽的理由,也没有自尽的可能,因为你的前边永远不是绝路,不到绝路,又怎会有自尽的可能?一家独大,表述己见,希望不会惹到任有不同看法的人,而遭慢骂,谢谢!

2021-12-31

2021-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