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2000年不倒,没有钢筋水泥,秦始皇到底往长城加了什么?

长城并非两千年不倒……而且我们现在看到的长城其实大多数比如八达岭,居庸关等都是明代修缮完成的长城段。秦汉时期的长城和烽燧遗址确实还有少量遗存,不多大多数孤零零的伫立在我国西北的荒凉地带上。

(榆林地区残存的秦长城)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各个诸侯国为了防范北方民族南下侵扰,或为了防御邻国侵扰,纷纷开始修筑长城,比如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齐长城、赵长城就是这时候的产物。

一直到明代,长城沿线都多有修缮,知道清代康熙说:“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才开始停止对长城的修缮。

(现在到旅游景点看到的长城基本上是明长城)

一想起长城就想起来秦始皇,是因为一方面秦始皇兴举国之力修长城,是个大事,还有一方面是后代史学家总结秦王朝二世而亡的经验得出的教训。秦始皇下令修筑万里长城,人民群众以巨大的牺牲成就了万里长城,这一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智慧、坚韧和创造力,另一方面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牺牲巨大,为秦王朝二世而亡埋下了祸根。历代的渲染,才使得秦长城这么受人关注。

秦汉时期的长城烽燧如何能保存至今呢?一开始就提到了,现在保存的秦汉长城、烽燧遗址多伫立在我国西北地区。

所以第一个原因就是气候干燥,干燥少于的情况下,对于泥土夯制的人类建筑来说是最好的保存环境。

还有就是那些地方没人。人为破坏少。地广人稀,没必要在乎那点被遗址占用的土地。而且多处于荒凉无人的地方,除了牧羊人和过路人偶然经过借宿一下,就没有更多的人为破坏。

还有不得不否认的就是夯筑是个技术活,一层一层的把土用木头或石块压实了,使其坚固程度不亚于石料筑成的建筑物,这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见证。

(宁夏固原的长城遗址)

秦始皇修建长城为的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的侵扰。想要在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草原游牧文明之间构建一条军事屏障。进而为他万世一体的封建王朝基业塑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

秦始皇组织修建的万里长城实际上大部分都已不复存在。在2000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万里长城经历了大多数后世王朝组织的修建修缮。最终我们今天看到的万里长城实际上大部分是由明代时期修建完善而成。

其实秦始皇确实往万里长城里面加了一种东西。秦始皇所加的这种东西便是他非同常人的战略眼光和军事规划。尽管后世将秦始皇派出所千古暴君,刻意诋毁他在统一六国之后不懂得爱惜名利,与民休养生息,而急于求成、加重徭役和赋税,劳民伤财,征召天下民工修建万里长城。

但后世的每一代统治者都从秦始皇的行为中看到了他卓越的战略眼光和军事目的。因此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基本上在位期间都加强了对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防御以及对万里长城的修缮加固工程。除了元朝和清朝两个游牧民族入侵中原而建立了大一统王朝没有修缮长城。因为元朝和清朝的统治者不可能将自己的老家与中原地区分隔开来。自己防御自己岂不是贻笑大方之家?

因此无论是秦朝时期修建万里长城,还是历朝历代修建万里长城,都对万里长城的质量严格把控。选用的砖石都是上等材料。能够抵御住千年来的风吹日晒。同样秦朝时期更是派遣蒙恬将军作为万里长城修建的监工,亲自监督万里长城的修建工作和质量问题。

而在每一块砖石之间采用的黏合剂进行一体化固定,而这些黏合剂和找平材料大都掺入了一些其他物质,比如说熟石灰。我们知道熟石灰这种材料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开发历史。而熟石灰的特性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硬化。这些都延长了万里长城的寿命。

中原地区农耕文明的繁荣与强盛,离不开万里长城这一道屏障!而秦始皇第一次将这道横亘在中国北方的万里屏障变成了现实!

从亚洲中部的沙漠到中国北方崎岖的山脉,不朽的长城像一条巨龙,蜿蜒穿过中国苍茫多变的大地。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和悠久历史的深刻象征。长城诞生于战乱之中,修建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帝国的世代江山!

修建长城的材料是民夫们将山岩切割成石块,用其修建长城,这种简单的设计支撑着秦长城历经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后,仍然屹立不倒。

秦长城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为了抵御北方草原游牧民族部落入侵中原,因而派遣大将蒙恬领兵三十万北击匈奴,在和匈奴对战的同时开始修建长城。

长城西起甘肃省临洮(就是今天的甘肃省岷县)、东至辽东(就是今天的辽宁省),以防止匈奴南进入侵中原,史称秦长城。

秦长城实际上是在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长城基础上修建起来的。东西横贯整个中国北方,长度大约有5000公里。

长城就像一条蜿蜒的巨龙卧于崇山峻岭之间,远远望去、雄伟壮观、气势非凡,这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也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秦长城的修建

长城大部分修建在群山之中的阴面半坡上,依山就险、因坡取势、就地取材。

修建长城的民夫是把附近的山石一块块切割下来,然后在磨平后切在城上,每块石片重的大约有五六十斤,轻的也有十余斤。

这就是秦长城,历经两千多年而不塌的根本原因。虽然修建长城导致了大量民夫的牺牲,也导致了秦朝的灭亡,但是也体现了华夏民族的伟大创造力。

秦长城的意义

秦长城是我们华夏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伟大奇迹,更是我们华夏民族辉煌的历史见证,也是灿烂文化的象征。现如今的长城虽然被历史的风雨剥蚀成了断垣残基,但仍然以苍莽、威武雄壮的气势,浓缩成了一种厚实的文化积淀,以永恒的苍凉和悲壮,谱写了炎黄子孙的强大生命力,也永远留在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册里。(谢谢各位的观看,请各位多多点击"关注"小编,欢迎评论)

长城见证了中华民族一多半的历史,屹立上千年不到,这和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是分不开的。前秦的长城修建一般是用一种石灰与沙石以一定比例配比混合的,夯实后,会坚固无比。

后来又发现添加了糯米水和黄黏土后,效果更好,于是就有更新了配比后的长城,更加坚固。

当然,就算这样,长城也未必能屹立两千年。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冷兵器时代,长城的十分有效的抵御北方少数游牧民族的入侵的重要建筑,这不仅仅是秦朝,后来历朝历代都需要,于是几乎每个朝代都很注重长城的修葺。这也是长城能遗留下来的重要原因。

当然冷兵器时代已经结束了,长城已经失去了她的军事作用,但作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遗迹,我们更需要好好的保护修葺,让她能够立得更久!

大家不知道,当时虽然没钢筋水泥混凝土,但却有聪明的大众智慧。

长城之所以能够这么稳固,只因粘合剂中加了一样东西——糯米。当时有人提出用糯米砂浆来做石头间的粘合剂。糯米砂浆换如今看来是比军用水泥更加昂贵的复合性材料。因为它,两块石头摞在一起能够更加的紧密稳固。虽然说这个方法好,但如今却无人使用。

毕竟混凝土的效果好,而且用糯米实在是太过浪费了!

2022-01-06

202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