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几千年前的古人能写出一些像《易经》等奇书,而更智慧的现代人还很难参透?

说来奇怪,中国人最智慧的时期,竟然是2000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尤其是春秋时期。很多影响至今的思想,都产生于那个时期。

《易经》就不必说了,这堪称一本神书。现代人不用说写这么一本书,连看懂都难。那些所谓解读《易经》的专家,有几人真的懂了《易经》?

不用说《易经》,更易懂一点的老子《道德经》,现代有几人能全篇读懂?

晚清名臣曾国藩,曾经是个怼天怼地的刺头,做京官时几乎得罪了满城权贵。后来他觉得这样不行,便读起了《道德经》。就像阳明先生龙场悟道一样,读了《道德经》的曾国藩,也开悟了。从此,他的性情大变,而《道德经》成了他的枕边书。他创建湘军后,遇到困苦,每每彻夜研习《道德经》,从中悟道。每读一次,都有更大的收获。

即便这样,曾国藩也不敢说自己读懂了《道德经》。

还有《孙子兵法》。两千多年过去了,这本兵书依然光彩夺目。现在,他不但被全世界的军事学校列为必读书,也被众多的大企业家学以致用,用到了商业领域。

这两千年间,无数军事家写了无数兵书,但仍然逃不出《孙子兵法》的套路。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这不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吗?

另外还有孔子的《论语》,穿越千年,直到今天仍大有可观之处。宋朝宰相赵普,竟然宣称“半部《论语》治天下”。

读透半部《论语》就能治天下,那么读透整部《论语》岂不是天下无敌了?

法家的韩非,以一部《韩非子》行走江湖。在外儒内法的古代社会,《韩非子》几乎是所有皇帝秘而不宣的教科书。

“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这赏罚二柄,恩威并用的帝王术,哪个明君不会使用?

更别提《鬼谷子》这种权谋鼻祖之书了,直到今天也没人完全参透。

我怀疑,春秋时之所以一下子涌现了那么多牛人,后世再无法超越,可能是外星文明干预的结果。

那些牛人,可能本身就是外星人。不然,老子怎么骑着青牛就凭空消失了?

一家之言,脑洞大开,谬误之处,还望海涵。

我是文开石,我有点不同意见。

所谓古人和现代人谁更智慧就是一个伪命题。

短短几千年,从物种的发展进化来说,远远不足以在什么智慧上进化出足够的差异。

从信息的充裕度和学习能力、学习条件来讲,现代人远远超过古人,这点毋庸置疑。

哪位为什么说《易经》《道德经》之类的很难参透?主要是几个客观因素影响的。

1、参研的客观条件不足。

不论是对当时文字、文化、社会的了解,现代人都有先天的难度。等于是去重新学一种思想环境。

古籍经典在传承上,本身就存在变化,有内容增减,有传承时对错,等于需要从不确定对错、不完全内容的条件下去研究。

2、参研古籍经典本身就是一个很难做到满分的课题。

如果《道德经》《论语》之类的,起码还能确定属于一种思想书籍。但是《易经》究竟是什么?本身就存在争议,想未有比较权威的结论,导致大家只能从不同的角度,先通过假设来给它定义,然后再从这个假设的角度去研读。

3、参研古籍经典,其实是高于作者的一种行为。

这就是前些日子,原作者做阅读理解拿不了满分一样。一种思想,由原作者提出,由后世无数人去发挥、去充实,它代表的东西,往往已经远远超过原作者所思所想,也许是有所发展,也许是有所变化,所以用后世的思想去研读最初的内涵,相当于从一堆新旧掺杂在一起米中,去把旧米一粒一粒挑出来。

4、崇古贬今的思想是大忌。

能超过时代的限制,提出超越时代的思想,这是古代先贤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的原因。

但当时提出的东西,是否真的远远超过今人,让今人还不能理解完全,绝大多数情况来说未必如此。

如果假设一本古籍经典本身的内容为80分,因内容传承的缺失,研读的难度要减去40分,今人的文化和理解能加上30分,那最终只能暂时研读到70分,就是正常的。可如果还不知道满分是多少,那70分之后的都是未知。

中国人研究中华文化典籍,应该算幸运了。

中华文化没有中断,一直传承有序,历代也都有注疏,有研究,往往可以倒推回去,判断出尽量最近接原本、原作者思想的样貌,已经是很幸运的了。

换成其他各种古文明,从文字开始就是要研究要用猜的,费的劲比咱们大多了。

不是《易经》有多奇,而是现代人把它看"奇”了。过多过深入地研究使《易经》有了神奇的色彩。其实它只是记录了古人的褂相而已,有的人深受其害,大事小情都得占一褂,让古人的思想牵住了现代人的心,可悲!否极泰来,物极必返,摸棱两可的话构成六十四褂爻辞,让沉迷其中的人咋分析都正确。旁观者清,无神论者肯定嘲笑迷信的愚昧无知。

我想先说说,中国最早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的文字,主要是写在龟甲上,现在被发现的是6000个文字,大该有2000个不到的文字被破译,只有三分之一。为何那么少的文字被破译呢?原因是甲骨文是用来祭祀和占卜的,里面的文字是卜辞,大多数是鬼怪的名字,文字掌握的是祭司,是相当原始的,与现代人的思路格格不入,所以三分之二的文字没有办法破译。

儒家所说的“易经”是有伏羲发明的,但是伏羲最早出现在世人面前是西汉儒家鼎盛时期。那时候伏羲和女娲是人首蛇身,与伏羲、女娲同时出现的是神农,神农是面首牛身,这些都是儒家的神话。其实在三千年前传说中是周文王在地牢里发明了“周易”,为了是更好的祭祀和占卜。西汉儒教盛行时,为了依托古王压服今王,极力地把“王功”与“圣道”合在一起,将“周易”变成了“易经”,并且将神话中的伏羲推出来,说是伏羲发明了“易经”。

自从西汉到至今的二千多年来,凡是儒学盛行时,总是将“易经”推出来作为儒家的盛典。由于后人不是生活在周文王的时代,再加上各个时代的环境天差地别,文化的认同感不一致,后人根本不能用古人的思路来理解“易经”。这样一来,被后人会认为是多么的神秘感,是科学中的科学,在宇宙中是万能的。

这些恰恰与儒家所需要的中国人的思路相吻合,那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方法是“归纳法”,就是围绕着一种东西而头头转;与此相反的是西方的“推演法”,它不被某一样东西所左右,而是跳出你的思路寻找新的途径。

这个问题也不容易理解,古代人科学视野受条件限制,所以就可投身研究这抽象的科学,那也有局限性,现在人由于视野开观,所研究的是实用科学,从抽象到现实,以跨越了千年,这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古人和现代人的聪明都是勤奋和积类出来的。

因为《周易》《道德经》《奇门遁甲》都是含有宇宙天地自然人生和社会与万物和道与自然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没有一定的道学智慧和中国传统自然文化哲学的智慧,普通学者是很难搞懂的。

我们先看周易的出处,是周文王在狱中悟通天地人生的大道而写出周易。

而要想学通周易就非常难的。

先天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乾,属性金,代表天,代表父,地形代表西北,代表数字6。

坎,属性水,代表北水,代表中男,地形代表正北,代表数字是1。

艮,属性土,代表东土,代表少男,地形代表东北,代表数字是8。

震,属性木,代表雷,代表长男,地形代表正东,数字代表一。

巽,属性木,代表风,代表长女,地形代表东南,数字代表是4。

离,属性火,代表火,代表中女,地形代表正南,数字代表9。

坤,属性土,代表土,代表母,地形代表西南,数字代表2。

兑,属性金,代表泽,代表少女,地形代表正西,数字代表7。

后天八卦:坎,艮,震,巽,离,坤,兑,乾。

坎,属性水,代表水,代表中男,地形代表正北,数字代表1。

艮,属性土,代表东土,代表少男,地形代表东北,数字代表8。

震,属性木,代表雷,代表长男,地形代表正东,数字代表3。

巽,属性木,代表风,代表长女,地形代表东南。

离,属性水,代表南火,代表中女,地形代表正南,数字为9。

坤,属性土,代表西土,代表母,地形代表西南,数字为2。

兑,属性金,代表庚金,代表泽,地形代表正西,数字为7。

乾,属性金,代表金水,代表天,地形代表西北,数字为6。

一个阳道道(一)代表阳爻,二个(――)代表阴爻,八卦是由三个阳爻配三个阴爻搭配变化而成周易六十四卦。

先天为体,后天为用。

所以现代人要想弄通《周易》《奇门遁甲》《道德经》,必须先要研究通先后天八卦的组成和代表什么才行。

要想学的更深,还得去学习河图落书才行。

左三右七,载九履一,二四为肩,六八为足。

先天为体,后天为用。

河图的55个点,必须知道。

落书的九宫格数字变化必须知道。

所以,现代人搞不明白《周易》《奇门遁甲》《道德经》,主要原因是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道的自然天地运行和自然文化符号的代表所致。

另外一个原因是古代著书立传的大名人,都是经历过人生最黑暗的社会时代经历,对人生与宇宙和天地万物的运行已悟透在心而著书立传。

因为你写的书必须要与人类的生存运行与大自然的运行和道与万物的运行相符合才行。

就象周易演示天和天道和人的变化与自然万物的变化和奇门遁甲与道德经是相符的。

只是各自表达的观点和论述追求的目的不同而以。

若从道与自然的角度看,《周易》《奇门遁甲》《道德经》都应该属于人类宇宙万物的自然起源的科学与自然文化文明的究竟真实的探索与表述。

不开悟的人,是怎么都看不明白《周易》《奇门遁甲》《道德经》的。

圣人无善无恶,只是无作,无有作恶,不动于气,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重道亲德,重静轻躁,抱纯补自然无为的本心一颗纯真无为顺其自然本心而得天地智慧之书。

能看懂者自然是有大智慧的人和守道守中守诚守心和诚本爱学习追求文化学习的钻研之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为和。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无为无不为,破局,出局,立局,结局,等局,算局。

《孙子兵法》讲:激水漂石,飞鸟鸷疾,以正合,以奇胜,无穷于天地,循环于无端,如转木石于千仞之山者,斗乱而不可乱也。

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形也。

《周易》《奇门遁甲》《道德经》《孙子兵法》都讲道与天地万物阴阳五行自然变化的相生相克和相序的生存关系。

只要读懂这四本大自然与万物和人的实力强弱的阴阳五行自然生存的变化关系,就离人生的得道明诲不远了。

道不远人,人远道。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知者胜,不知者不胜。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戒急用忍,行稳致远。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物之所在,道则在焉。

心复光明,亦复何言?

现在人看不懂《周易》《奇门遁甲》《道德经》《孙子兵法》,说明现在的人们的智慧和对人生宇宙与万物的对立与统一的自然哲学思考还不够。

若了解了道与大自然与宇宙的阴阳统一与对立的自然哲学的变化,也就能看懂《周易》《奇门遁甲》《道德经》《孙子兵法》了。

其实难也不难,看懂一本其它也就跟着看懂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022-01-11

202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