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一下,买短乘长只是节假日,谁不想回家?如果可以买的目的地谁愿意这样做?很多时候还是铁道公司没有把数据公开,预留票没控制好,这些问题铁路公司会公司你吗?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细想想很复杂。如何处理,真的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说的清的,不然铁路总公司在前几天的“买了车票确无法乘车”的事件显得措手不及,过后出台了相关办法,也遭到了大家的吐槽。
“买短乘长”,是指旅客购买了短途车票,到站后不下车而是继续乘坐 。本来是一个利民的政策,主要是为了方便乘客,曾经这也是在春运期间官方给大家的乘车宝典中的一条。看下图,网络上搜出来的。
阿哲也是曾经在春运期间“买短乘长”收益者,十多年前了,阿哲正月从成都去新疆,当时预售期是三天,没有电话网络订票这回事,阿哲又不在成都住,出发的哪天夜里就坐车往成都赶,到成都才早上五点,可是买票的长龙根本不知道有多长,快八点的时候排到我买票,一问,没票,三天内的都没有。很感激售票员妹妹,她告诉我先买一张短途的,说可以买到要乘坐那趟车到阳平关的票,并且卖给了我。阿哲拿着到阳平关的票上车了,到阳平关前又补了余下路程的票。
为啥这么好的惠民政策出了问题?原来动车跑的快,但是不能大量超载,人多了车就没法子开了。这个板子只打在乘客身上,我认为是不妥的,我觉得,“买短乘长”对于多数来说,就是为了乘车,对于想省钱逃票是很少的。怎么解决呢?难道就要让守规矩的老实人吃亏?当然也不是。我觉得还是要深挖铁路公司的运载能力,根据大数据及时采取措施,比如重联、加车等。
买短乘长,一般情况下“非主流”属于个例,通常不会影响其他旅客的出行,但是在节假日或某一高峰时段,会偶有集中“爆发”的可能,实属聪明人的无奈之举,这就需要铁路各部门,依靠经验,急时的进行信息沟通,加大关键节点的运力,提前做好防范疏导工作。
以下是个人见解 买短坐长一直存在,而且铁总早年也是默许,其中的原因我觉得还是降低空座率。作为企业都要关注营收问题,对于铁路来讲其中的指标之一就是每列车的空座率。路局在发售车票时会有席位控制,比如a~d区间有一半,c~e区间有20%。这不可避免造成一定空座率。而买短坐长正好解决了最容易出现空座的区间问题,只要继续补票,对于铁路来说总是有利的。
通常在铁路运输能力不超标的情况下,买短乘长是被允许的,铁路工作人员会根据实际运力情况下办理越站补票。如果运力达到上限,会根据票面显示的区间,座位,和终点引导对应乘坐,不办理越站补票,以免后续乘客无法上车,这种情况下如果强行越站补票,到达终点后下车还会加收补票对应乘坐区间50%的费用。所以买短乘长在节假日出行高峰期间一般都是不被允许的,建议大家按购买的车票乘坐,文明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