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谐音“我爱你”,近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是情侣们虐待单身狗的好时机,更是有大量情侣选择在这一天结婚。去年北京全市超过6000对新人在这天领证结婚,全国多地都出现了民政局前“扎堆结婚”的现象。有人说:生活需要仪式感,“520”便是爱情中的仪式感;有人认为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种形式,中国传统文化中结婚讲究黄道吉日,而“520”就是现代人眼中的黄道吉日。你觉得呢?
520又被称作网络情人节。对于无数网民来说,劳动节是世界公认的,端午节是历史传统的,圣诞节是宗教给的,近年来最火的双11,是马云淘宝创造的。草根也要有自己的节日。当范晓萱的《数字恋爱》唱遍大江南北时,520成为信息时代的爱情节日。
追捧520,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法定的节日毕竟是别人赋予的。2月14情人节,是西方的历史传统。七月初七鹊桥节,是华夏文化传统。这些来自国外的古代的爱情节日,虽然有其长盛不衰的秘诀,但对于亿万网民来说,毕竟太远。新时代需要新的名词。就像周杰伦歌中唱的,我的地盘我做主。
当歌手吴玉龙唱出《网络情人》的节日主打歌,520终于有了自己的代言。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网民大力的推动。追捧520,是这个时代个性化的展现。
520崛起,是无数商家推波助澜的结果。
网购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我们生活的社区,在无数的高楼之间,还有互联网这种无形的桥梁。当网络信号在空中传播,一个庞大的繁荣的网络商业社会已经形成。很多人加入了这个阵营,开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兜售货物。
传统的节日销售,不足以支撑商家的运营费用。他们希望像双11这样的购物节,每季度每个月甚至每周都来一次。520响应了网民的心声,这种赚钱的良机,商家怎会错过?对于有头脑的网商来说,造势宣传,是他们的拿手好戏。520就这样波澜不惊的崛起了。
总结一句话:当大多数人认为某一天有意义时,它就真的变得很有意义;而当这一天变成传统时,新的节日也将被不断催生。
早些年,歌手范晓萱主唱的《数字恋爱》中“520”被喻成“我爱你”,5月20日,就被赋予了特定的涵义,谐音“我爱你”,于是乎“520”大行其道,遂成了年轻人的节日。
那天,就成了许多年轻人,向对方表白的绝佳时机,确有许多单身狗彼此靠拢,共同脱单了,至此,有人会喂狗粮了,单身与成双,就是不一样啊!
去年的520恰逢周六,但杭州上城区婚姻登记处似有先见之明,依旧开放结婚登记业务,全年有3229对新人前来办手续,其中110对是在“520”这天登记,是全年办理登记结婚最多的一天。
民政部门透露的统计数据,从侧面印证了当代年轻人对“520”的追捧,双方办理登记结婚手续,说明两人共同脱单,是要一起过日子的节奏。
前几年,同为杭州上城区婚姻登记处透露的数据,“520”结婚人数更多,2013年有200对,2014年有224对,2015年有148对,前些年登记人数,都是平常日子的10倍以上。
但从数据来分析判断,又能发现同为杭州上城区婚姻登记处“520”办理结婚登记的人数,这几年几乎呈锐减趋势,说明凡事都有个度,开始很新鲜,渐渐的趋于平淡,如同QQ先前的热闹非凡,到现在的平淡无奇,都是一样的道理。
“520”作为人为炒作的一个所谓节日,开始时,确实满足了年轻人寻求变化的心理,以及追求新的表达,所以“520”突破了传统,迎合了年轻人肯定新生。
当然,时间久了,如同爱情,过了保鲜期,进入了平淡期,就没了当初的热情,“520”也逐渐归于平淡,这一定也是个大趋势,尽管其象征依然还在,表示“我爱你”,但热度将锐减,凡事的客观规律,“520”也不能幸免。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这个问题从三
点来阐述。
其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步了,经济发展了,民族自强了,思想开化了,人民也更自信了。所以,大家的思维也更活泛,热情大胆,也更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导致现在社会一片生气勃勃,热闹非凡。
其二,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大家的购买力上升,所以,商家推波助澜,大造声势,为引导大众消费,故意营造的一种消费文化。
其三,精神文明建设的欠缺,经济发展了,与之配套的精神文明建设滞后严重,社会戾气甚重,每个人都是浮躁无比,更没有一种长期坚持下去的精神寄托,所以就导致人云亦云,不知所云的情况发生,就像这个节日的诞生,哗众取宠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