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所有的中小学都将使用统一部编教材。
在这儿以前呢,我们都知道,我国各个地方的使用的教材版本很多,有人教版的,有北师大版的,也有江苏教版的。真可谓,百花齐放。
而这一次的改革呢,全国各地都使用统一由教育部编制的版本。这次设计的改,这次改版了,主要是针对所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这三门学科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
根据通知,新版语文教材大量增加了古诗词的内容,这说明充分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同时加强了道德与法制教育,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改版之后,应该如何应对了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适应新的课改,加强古诗词的阅读我理解。
第二、改变学习方式,改题海战术为大量诵读。
第三、沉下心认真学习领会作品中的精髓,提高自身的领悟能力和分析能力。学生不要为了分数死记硬背。以后的中考和高考题目都是实践性比较多。不会有很多背的东西,关键是测评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使用新编教材,知识内容是不变的,也就是‘’换汤不换药”。针对新编教材,我们更要研读课程标准,弄通课程标准,再研究教材。针对教材我们处理教材的方式可能与过去不同,先后顺序,难易程度要做适当的调整。针对学生学情,针对教材教情都要调整。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学习新东西,不断交流,交流教法。万变不离其宗,把知识弄懂,研究清楚就可以了。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名著《三国演义》当中的开篇语,放在这里也十分恰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省有各省的教材,后来全国统一出现了人教版统编教材。之后又提倡“一纲(标)多本”,教材又走向了“割据”局面,单单是语文教材,恐怕就出现了10来种版本。现在,在教育部的指导下,教材又走向了“统一”,只不过本次统编教材与以往的统编教材所不同,是教育部组织编写的,由人教社出版,我们称之为部编本教材。2016年部编本教材就出现了,2016年秋,语文、历史、政治(初中名称为《道德与法治》)三个学科就已经在全国一些地方开始使用。三年过渡期后,到2019年,部编本将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
要想应对新教材,首先必须了解作者的编写意图,新教材的特点。拿语文学科来说,大量增加了古诗文,新的语文教材一年级到六年级古诗词128篇,增加87%。初中语文的古诗词增加51%。明年高考要求学生背诵的古诗词由60篇增加到70篇。一年级下册已经要求背诵并理解《论语》选段“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了!增加了课外阅读,最明显的是初中阶段,名著阅读也是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小学新教材里也增加了大量的课外阅读要求。
新教材反映的是新的教材编写理念,体现的是新的教育思想。关于各科新教材的具体变化,大家可以参考网络,以求在教学当中灵活运用,得心应手。
初中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科将由教育部统一编写,统称部编教材。
为什么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由国家统一编写?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我曾代表本地学科教师到省教育厅参加部编教材培训,通过培训,聆听了编写教师的讲解。首先这三科教材都承担着对未成年人进行爱国主义的历史重任,语文要重视国学经典,历史要教会学生用唯物史观来正确认识过去现在及未来,道德与法治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及法治教育,这是依法治国的一部分。其次,这三科都或多或少地承担着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深化未成年人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防止外部势力对我意识形态的渗透。所以要求全国统一使用同版本同内容的教材。
对教材的看法。道德与法治教材与人民版、人教版(这两个版本我都用过)相比,更加的与时俱进,更加注重品德与法治教育,更加注重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对教师很有挑战性。教材内容更符合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更突出国家(机构)的重要性,突出法治的社会地位。
对教师的要求。新教材用起来感觉有点生蔬甚至还有点不太适应。在教学当牛,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整合教学资源,不断加强学习。还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这对教师的确是不小的挑战。
一点点感受或建议。其实我们省已经是第二年使用部编教材,也就是现在的七八年级已经在用部编教材,在使用中发现,一是有些知识有点重复啰嗦,比如七年级的第三单元用三课书来讲集体与个人,显得有点繁冗啰嗦,但知识点又没有人教版的精练易懂,感觉很散。二是有些框目标题过于文言文化(莫非是有意加强国学教育?),不易理解。比如七年级第四课中的“行己有耻”等之类的标题,应使用通俗易懂的现代文字表述,老师易教学生易懂。三是课文材料案例大多数偏向于大城市的生活现象,离农村学生比较远,对农村学生而言就比较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