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在表意方面,本来就不是十分精确。诗歌更是强调蕴藉含蓄,即便直抒胸臆,也无法做到精确吧?除非喊口号,下达命令“起立”,“坐下”这样简单的口语交流。
唐诗繁盛有社会历史原因。相对发达的社会经济,包容开放的社会环境等都在其中。
而且,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所以从文学的样式也能感受到时代风貌。
何况,今天,有诗吗?
如果把诗分等级,比如顶级,一流二流和三流。(顶级和一流的都属于形象精准的)那么,接近五万首的唐诗中,属于顶级的,大概有百分之四。一流的估计也有百分之十。那么,在一百首诗中去发现四首顶级诗,十首一流诗,相信所有喜欢诗的人都愿意去发现。
在现代,因为某种因素的引导,导致无数人“喜欢”诗并尝“写”诗,然而,在这无数人之中,真正知释诗词真相的只有万份之一。这些知释诗词真相的万份之一,一年时间可能就只写三到四首诗,多产的也就七八首。而那些尚未知释诗词真相的人,少的一个月就写四五首,多的一个月能写二十首。
假设知释诗词真相的人一百首诗中有七八首属于一流的(现代诗属于顶级的不是沒,但也接近于没有)。未知释诗词真相的人一千首诗中有二三首属于一流的。这样算下来,几乎相当于在十万首诗中才能发现一首一流的诗。
这么无聊的事,谁愿意去发现呢?
即是,现代也有形象精准的诗,只不过,没有人愿意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