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代西方经济学抛弃了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本身来自于西方经济学的鼻祖,后来到了马克思的手里,却变成了颠覆西方经济学的工具。这也是劳动价值论没有继续生长的原因之一。问题出在马克思的《资本论》身上。

《资本论》的最重大贡献是“剩余价值学说”,这个学说指出资本家都是靠占有剩余价值生活的,资本主义经济是依靠追逐剩余价值竞争发展的,这启发了资本家的思路,但也戳到了资本家的痛点,绝不可让这本书和“经济人”假设做基础的西方经济学融合。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是劳动价值论。马克斯发展了劳动价值论,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造了剩余价值论。

马克思的政治影响和政治特性,使西方学者充满恐惧和不安,在学术上是存在防火墙的,西方经济学是不承认《资本论》的经济学贡献的,同时,也回避了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西方学者认为马克思是一位“业余的经济学家”。《资本论》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之书,有强烈的批判色彩和完全对立的政治与道德立场,说资本的“每一个毛孔都浸满了血污”,而且直指私有制就是罪恶和危机的根源,你想,能让它进入教科书吗?劳动价值论也随之“沉没”了。

这这个问题很难!我研究了四十多年了吧,今年把自己置于死地,才终于悟通了吧!其实劳动价值理论体系,是来源于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原理,只是因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性解读,特别是《资本论》的出版,揭穿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的秘密!也就是资产阶级独占剩余价值!从而随着扩大再生产的循环运动,必将产生“三个集中”!即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性,也就是“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判断,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讲的话题了一一消灭剥削,实现共产主义!当然了啦,这就无情地揭穿了资本主义剥削阶级统治的秘密!马克思的“三位一体公式”深刻的剖析出了这个秘密!但是我们没有深刻的领悟和宣传这个思想认识,考茨斯也没有完成恩格斯的嘱托,完成《资本论》第四卷《剩余价值理论》的思想阐述,弄成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阶级斗争理论体系!把马克思最初设想的六大部分内容“资本,地租,雇佣劳动;国家,世界贸易,社会运动”的关于基于“经济利益关系基础上的人的彻底的自由与解放的学术”,弄成了阶级斗争理论!误会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性思维!这个才是真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将其总结为五原则!

一是共产主义必须要建立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原则,二是必须要有共产党人的组织领导的原则,三是必须要通过无产阶级专政的过渡期才能走得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四是必须要消灭了剥削阶级和无产阶级自己的原则,五就是人的彻底的解放与自由的原则!

资产阶级革命家们,当然不会认同马克恩的!

这是因为关于价值的概念及原理,无论是西方还是我国都没有明确和厘清。

原有的劳动价值论是不能解释很多经济现状的,

比如劳动创造价值,看似很有道理,因为劳动的过程中物质并没有改变,但交换价格却明显有差异,可是这个价值是如何参与了商品交换。如何衡量这种价值。而自然界中没有参与劳动的产品为什么有的价格及高,这些在原有的劳动价值论中都不能解答。

至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解释是很难让人理解的。也难以在经济学中通透解释现状的。

在劳动价值论中有一个悖论,那就是劳动创造价值,但是价格又体现价值。这中间有一个断层,这很容易给人一个映象就是劳动创造价格。但如果用劳动创造价格来解释经济问题,你会现很多经济现象根本没法去解释。而且从经济总量上统计,经济的价格指标货币并不是不断的在增加的,做个数学模型就知道了,如果一个经济体的人口固定,产业固定,一切都是固定的话,你会发现这个经济体的货币总量并不因为劳动而增加。实际上是没有变化的,除非因增发货币而引发的货币贬值。这期间劳动依旧还在劳动。但货币总量却根本就不会增加。这也是当下经济学的困局所在。经济的增长原理根本就没弄清。

当然我是弄清了,才能这么说,正在写《价值经济学》这本书,我想我此后的人生就在于致力推广这套理论了。现在写了一篇2万多字的论文大致可以反映我对经济学的理解。其实我认为这篇论文就可以解释一切经济学现状了,但是要想推广开来还是需要磨碎了让人理解,有兴趣的可以看下在我的头条号里就有《双货币论双货币假设》,如果认同的话请帮忙转发下或推广下。

劳动价值论其实是唯劳动价值论,它不承认资本,技术,设备,企业家能力对产出的贡献。一个工人在工厂,可以生产产品,但这个工人离了工厂,在自己家里却不能创造同样的产品。把所有剩余价值归功于劳动,这是错误的。

劳动价值论,放在如今看来,是错误的。

马克思现在自己的斗争立场上,可以忽略掉很多东西。使得人们相信,资本家的收入都是靠剥削而来。

事实上,天下无免费的午餐。

倘若劳动就可以创造财富,还要智力做什么?

资本家的投资本身就带有风险,在风险中获得回报是合情合理的。

工人的劳动,并不是单纯用于这几方面。单独经营过的人都知道。

事实上,以经济的方式迫使人们劳动,和以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的方式迫使人劳动,哪个更不合理?

对比之中,答案就很明显了。

最简单的理解是经济学发展出了更多更加有用的工具和理论,劳动价值论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了。

比如,劳动价值论怎么解释陈年的茅台更贵?怎么解释大规模自动化生产线创造的价值?怎么解释大宗商品价格的涨落?怎么解释金融市场的繁荣和泡沫?

劳动价值论之后经济学经历了边际革命,发展出用更精确的数学工具刻画供给和需求。到现在经济学已经可以基于博弈论分析市场和市场主体互动的复杂关系,可以基于微观基础和动态优化的多期随机宏观增长模型分析长期的经济增长和短期的经济波动,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现在经济学在充分数学化之后能尝试解释更多的问题,并且更有说服力。

当然,除了以上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世界政治的变化也起到了进一步催化剂的作用。曾几何时一度席卷世界的左翼运动,随着资本主义社会逐渐自我改良建立起完善的劳工和社会保障体系,资本和劳动的对立性渐渐变得更加温和。劳动价值论的社会基础在新的世界里也逐渐消失了。人们现在看到的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通大众都能过上不错的日子。

劳动价值论概念来自《财富论》,而《财富论》是农业社会时期西方的经济学,它对应的是农业社会价值构成体系,当时构成价值体系的因素只有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两个,且属于简单劳动不太需要管理,科技应用千百年来基本没有进步,也是可以不计的,那时的西方的经济学分土地派和劳动派,一派认为有土地才能创造财富,另一派就是《财富论》,认为土地是天然的,不是创造的,所以认为价值是劳动创造的,由于千百年来生产方式基本没变,创造价值与劳动时间成正比关系的,所以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概念并得到多数人认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科学技术应用和生产管理以及资金来推动的,劳动,特别是简单劳动在创造价值中的比例越来越少,西方经济学是以创造价值真实情况来研究的,劳动创造价值占比例越少,劳动创造价值论当然就被抛弃了

这个问题的提法就是一个问题。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指马歇尔以来的经济学,即1900年以来的经济学。这种经济学本来就不以劳动价值论为前提,因此说“抛弃”至少不确切。

在价值来源的问题上,历来众说纷纭。现代经济学的前身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即英国的配第到李嘉图,法国的布阿吉尔贝尔到西斯蒙蒂。从这些代表人物的价值论观点来看,确实有劳动价值论的倾向,这大概与当时的历史状况相关,在经济方面,那个阶段主要是工场手工业,劳动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 ,因此强调劳动创造价值符合常识。在政治方面,那个阶段是“从身份到契约”的历史运动,这个运动要求将神圣,身份权力转换为世俗,市场权力。洛克论证最初的财产权来自于劳动。一种新的说法由此产生。但是,从价值论来讲,劳动创造价值只是众多观点的一种,比如,斯密一方面认为商品价值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决定,一方面由一种商品可以交换到的劳动决定。

古典政治经济学之后。价值论走上不同的道路。马克思讨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论证资本主义的不合理性,必须将利润的来源归结为工人的劳动。因此必须以产业工人的劳动是所有社会价值的来源。因此“剥夺剥夺者”是正义的。而第一个经济学教授萨伊根据机器大工业的现实,主张资本,劳动,土地共同创造价值,并将“管理和组织

”也纳入“生产要素”。直接架起通往西方现代经济学的桥梁。想想西方经济学中的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来源就在于此。后来马歇尔根据生产要素论和局部均衡理论,建立了微观经济学。

2022-02-11

202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