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些外行话,闲来乱念诗
古诗和现诗的区别,是五四后的事。诗词有格律限制,不能合仄押韵那就叫打油诗。古诗起源于民歌,是劳动人民生活的咏叹。让书生文人反复雕琢加工,倒成了吃饭的营生。王维为写诗‘雪雍兰田;李白为写诗仗剑山川;贾岛为一诗苦等一年。唐诗宋词汉赋元曲把文章推向了各自的顶峰,该说的话都说完了,后面的人说了也白说。没办法,就写点小说,话本了以自慰,文人从圣坛走向民间。
现代诗是西风东进的产物,为了自由之思想,就要打破古诗的筐筐。古文基础扎实的,如胡适,郭沫若,郭小川,徐志摩等,出了不少佳作。台湾诗人余光中,席慕容写得很好,就好象古诗的摊破,词曲的展开。现代诗虽亲民化,但没有古诗的精炼。象我这样记性不好的人,是记不住的。我们中国文字博大精深,本来一句话可以说清的事情,学洋鬼子的干言大论,不下点功夫适应,还真赶不上潮流。
|
古代能留传下来的诗,都是绝对的上乘美作,那些古读书人都是十年以上的文字研究者,特别是诗,上乘的皇上会收留,给你定官级时,也是一个重要参照系数,纸又贵少,诗的档次低,能传下来吗,不好记就更难传下来。是不是这样。
首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回答。
古诗词大都和仄押韵,朗朗上口。例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词短小惊悍,却让人过目不忘。我觉得古诗词更适合于幼儿朗读,可以练习口语,丰富想像力,读古诗可以更多的开发儿童的智力。
现代诗比古诗,从格式上字数上是稍长了些。但是对于我们饱经世事的成年人来说,只要内容丰富,富有哲理,能够直击心灵,引起共鸣,长也不觉得长,好的现代诗还是让人欲罢不能的。
比如我国著名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诗的开头与结尾: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另外一首《光的赞歌》。这些一首长诗,我们来看一个片段:
世上要是没有光
等于人没有眼睛
航海的没有罗盘
打枪的没有准星
不知道路边有毒蛇
不知道前面有陷阱
……………………
还有诗人海子的诗也感人至深:
从明天起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多么朴素又直击心灵的诗句!你我大家是不是都想有这样一座房子,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虽然诗人的生命最后终结在山海关的铁轨上,我们未解其中的原由,但是海子的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确感动千千万万的人。
还有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海燕》 诗,读过中学语文课本的大都能背诵: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我记得我班40几个同学,就是偏重于理科的所谓理科男,也都对高尔基的海燕爱不释手……
我个人觉得,无论古体诗还是现代诗,只是时间差的问题,无论长短,直击灵魂,使之感怀,震撼,心灵仿佛得到了洗礼一般 那就是好诗,无论古诗还是现代诗,都会深深刻在脑海中,历久弥新。
另外艾青另外一首《大堰河——我的褓母》相比他写的诗要长一些,但我还是从头至尾看完,从80年代至今一直在看,诗人的乳母叫大堰河,他是吃乳母的奶水长的的。他对乳母的感情一生难以忘怀,我每次看这首诗,都感动,也不觉得长,这就是好诗的魅力……
文学的时代性决定了,我们所处的当今不以诗歌形式为主要特征,而是以电视剧、网络文学为主要的文学形式。所以,好的诗歌作品也不会象唐宋时期,口耳相传,通篇背诵了。
得是名人,名句。毛主席也是现代人,他的诗肯定千古流传。原因是历史烙印太深,引领潮流。草根差点,除非十分经典。象除禾曰当午,汗滴禾下土,虽通俗易懂,也非常人笔下所有。流下来的就是经典。赵本山"出来走两步”,很有哲理,就能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