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听说盜墓贼大部份都是祖传的经验与现代勘探枝术进行勘察有无宝藏,也有师徒传授枝术,不可小观盗墓贼,他们的盗墓枝术也是很高的,他们想的是如何获取经济利益,根本不会考虑文物保护,盗墓一般都是夜间进行,速度是极快的。国家考古与盗墓是两回事,主要考古保护文物,小心勘察,绘图、利用现代枝术,进行的是保护性挖掘,一但上报发现,离城外较远的地方,有的盗墓贼还抢先下手,破坏文物挖掘的也多,只有打击盗墓,才能保护文物挖堀。
这个问题有意思,遗憾的是居然炸出来了几条傻傻分不清考古跟盗墓的,只能感慨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率还是远远不够啊。
言归正传,盗墓的起源是很久的,而且在古代一直存在。
根据文献记载以及考古发现,在商周时期就存在盗墓,甚至存在墓主人下葬没多久,墓就被盗了的情况。在这些盗墓活动中,有些是普通百姓为了谋生而不得不采取的行为,在一些地区,大家以盗墓为生。比如司马迁就在《史记》中记载:
“中山地薄人众,犹有沙丘纣淫地馀民,民俗懁急,仰机利而食。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起则相随椎剽,休则掘冢作巧奸冶”。
在司马迁的笔下,中山国地区的男人们,除了聚会high歌,就是盗墓、抢劫了。。。
除此之外,还有些毁墓、盗墓的行为则是为了报复,其中有私仇,也有公愤。比如史书记载,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9年),秦国大将白起在攻克楚都郢都之后,焚烧了楚国先王的陵墓,以此来报复以及威吓楚国人。
不过,的确如题主所推测的,古代的盗墓技术是比不上近现代的。大量的古代文物都是在近现代被盗掘出来。为何如此?答主以为有这么两个原因:
第一,技术差距。
近代盗墓贼发明了一件利器——洛阳铲。据说此物是清末民初时期洛阳地区的盗墓贼所发明的,因此而得名。
洛阳铲的突出之处在于,人们用它往地下钻探,就可以了解地下有没有墓葬或者遗址,有经验的人,根据洛阳铲带上来的土,直接能够分辨出墓葬的时代,并且对墓葬形制分析个八九不离十,如此一来,盗墓贼可以有的放矢,直接从墓葬最薄弱的环境入手进行盗掘。另外,有些遗址和墓葬在地表是看不到蛛丝马迹的,通过洛阳铲就可以进行准确的判断。由于洛阳铲实在是太好用了,所以也被考古人所采用。
△考古钻探
而在古代,没有洛阳铲,盗墓贼基本上只能根据地表现象或者一些传说、记载去寻找下手对象,比起近现代的盗墓贼自然是“事倍功半”了。
我们还是举个例子吧。
答主以前曾经参与整理过一座唐墓的资料,此墓的墓主人等级较高,是李唐宗室成员。墓主人也害怕死后被盗墓,所以他别出心裁,在墓道一侧斜向掏挖出一条地道来,这条地道连接的才是真墓室,而原来的墓室只是一个吸引盗墓贼的幌子。
△该墓出土文物
他以为这样的就万事大吉了。没错,这座墓的真墓室在古代一直没有被盗墓贼发现,不过到了现代仍然难逃一劫,借助于洛阳铲,盗墓贼还是找到了真墓室,将其盗掘一空。只在一个耳室里还残存了一批陶俑。
第二,对文物的态度不同。
古今盗墓贼,在选择盗掘对象时大有差异。
比方说,古代的盗墓贼往往优先寻找金银器以及铜器,因为这些东西拿出去可以熔化,铸造成别的形状,便于销赃,风险较小。而玉器就比较麻烦了,尤其是一些高等级贵族墓葬中所出土的,形制特别,相对难以出手,所以被盗走的可能性要比金银器小一些。
所以我们在一些被盗掘过的古代高等级墓葬里还能看到盗墓贼所弃置不要的玉器,有些金缕玉衣或者银缕玉衣的玉片都在,只是金银丝已经被盗墓贼抽走了。
至于那些陶器啦、漆木器啦、竹简啦、壁画啦,古代盗墓贼更是通通不要的,因为不值钱啊,史书记载,西晋的盗墓贼甚至要点燃墓里的竹简来照明。
到了今天,情况已然大不一样。随着收藏市场的火热,凡是跟古代沾边的东西,似乎都有人愿意收藏,根本不会有所顾忌。比如说著名的唐三彩,在民国之前没有人去收藏吧?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明器,放在家里不那么吉利。可是近现代的中外藏家喜欢唐三彩啊,那么自然而然,唐三彩就大量出土了,还被走私到海外。
△大英博物馆藏唐三彩
所以别说是金银器、青铜器了,哪怕是最普通的陶罐,盗墓贼也不会放过。如果遇到了壁画墓,盗墓贼就更开心了,会专门想办法把壁画揭取下来。遇到了竹简,他们也会通通带走。
盗出来这么多文物,怎么出手呢?别怕,总会有一些不讲究的买家来替他们销赃的。
由于有市场需求,而且有技术保证,所以近现代的盗墓贼盗掘出来的文物要比古代的“同行们”更多,盗掘活动更加彻底。答主参加过的墓葬发掘,没有一座墓是幸免于难的,大多数连地砖都被翘起来了。
有什么办法呢?没辙。全国的文物行业拢共就这么点人手,根本保护不过来。要指望群众么?当然有不少热心群众为了文物保护事业付出了努力,是非常值得赞扬的。可是怎么总有那么些个人,觉得考古就是盗墓呢。。。
问这问题可笑,一百多年来就现在是和平时期,那时战争连战争,外侵内乱,建国初期千疮百孔,吃了上顿没有下顿,谁有心思关尚文物,最近这些年,吃喝不仇了,人们才有这份心,
事实上,有许多古文物早在历史时期便被发现了。
《汉书·郊祀志》记载汉武帝时发现了一件铜器,许多人都不能识别它。一个叫李少君的人提出此器是“齐桓公十年陈于柏寝”的器物,“己而按其刻,果齐桓公器,一宫尽骇,以为少君神,数百岁人也。”看来当时会鉴别铜器的人,大家都认为是了不起的。甚至被认为是神。汉宣帝时,美阳(今陕西武功县)曾出土了一件叫尸臣鼎的铜器,一般人都不能释读该鼎上的文字。有一个叫张敝的研究古文字的专家对文字进行了解释,其文即“王命尸臣:官此□邑,赐尔旗驾黼黻碉戈。尸臣拜手稽首曰:敢对扬天子丕显休命。”
再如著名的《竹书纪年》就是西晋汲郡人盗掘魏襄王墓所得,当时得到数十车竹简,大多数遗失,后世学者从大量传世古籍中摘录,才重新编录成《汲冢竹书》。
宋代金石学家吕大临更是将中国早期所得古文物编录成书,即《考古图》、《考古图释文》,《考古图》传世共十卷,卷一至卷六为鼎、鬲、簋、爵等商周器,今本(下同)目列二百三十八器,实收一百四十三器(包括数量较多的同铭器)。卷七为钟、磐等乐器,目列十器,实收十五器。卷八为玉器。
近现代中国遭遇西方侵略,欧洲人对中国古代的文明遗物早就垂涎已久,在战火的加持下,越来越多的中国文物流失到国门之外。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历史文物愈发受到重视,有计划、目标明确的考古活动和抢救性的发掘活动不断开展,所有的发掘资料按规定都需公开发表,加之社会公众的关注,大家自然认为近现代古文物的发现比之前更多。
其一:古代的盗墓技术比现在的盗墓技术要高很多。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有盗墓现象。不过,在古代,盗墓的话,只有可能遭到守墓者的打击,没有哪个古代政权会去专门打击盗墓者。所以,盗墓者比较猖獗,盗墓技术成为了一项传家的手艺。
而现在,盗墓者是受国家法律重点打击的。现在生活水平进步,盗墓的话危险系数高,盗了以后卖出去也比较难,弄不好就得坐牢。所以,盗墓的人还是比较少的,都愿意干阳光下工作,除了少数不法之徒,没有去犯法盗墓。导致很多盗墓世家技术逐步失传。
其二:近现代之所以能够发现大量的古文物,是因为西方世界弄了一门考古学,并传到我们中国。
盗墓对于国家来说,那不叫盗墓,那叫考古,光明正大。可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可以在太阳底下使用现代的大型器械进行挖掘。由此,古代盗墓者个体户相比现在大规模的考古活动,所能发掘的古文物,少得不能再少。因为太多了,古代盗墓者也不好拿出来,毕竟是见不得光的东西。
古代政权,如曹操的摸金校尉,盗墓也得悄悄的,见不得光,毕竟挖人祖坟,在古代中国,祖先崇拜,以孝治天下的观念来看,盗墓是十分不道德的,被人知道那比杀人还要恐怖。而且古代迷信风水,认为祖坟葬得好,可以庇护后人。而皇室的祖坟更是被认为关系到王朝的气运。这墓是不可能光明正大地进行发掘。
所以,近现代发现的古文物肯定比古代多,毕竟古代就算发现了也不能说出来,说出来那可是要动摇民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