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证与气虚证的区别,以及关联的现代医学的疾病有哪些?

请运用中医理论解答,有足够的理论依据和个人观点做支撑。

你好朱大夫很高兴能回答你个问题,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气,所谓气,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由肾中的精气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空气几部分结合而成。如《素问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也就是说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也是天地之气的产物,人的形成结构实际上也是气的基本物质基础。在《医学法门》说,气聚则形成,气散则形亡。气既包括元气,宗气,卫气。气的作用有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或固摄作用。一旦气的功能失常就会出现,气虚,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及气脱等一系列表现,我们只要介绍一下气虚与气滞的区别。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气虚,证名。人体由于元气不足,功能失调,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下降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形成原因,先天禀赋不足,或者是后天失养或脾肾肺的功能失调导致的生成不足,也可因劳倦内伤,久病不复而导致气虚。

临床上,气虚还包括肺气虚、心气虚、脾气虚、肾气虚诸症。临床表现为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语声低微等。包括元气、宗气、卫气的虚损,以及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的减退,从而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现象。人的生命活动从根本上讲就是元气升降出入的运动;元气不足会造成疲乏无力腰膝酸软、语声低懒微言、胸闷气短、精神不振、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食欲不振等诸多不适。

治疗,补益气血,代表方

气滞气滞,即气机郁滞不畅。主要由于情志内郁,或痰、湿到气的流通,形成局部或全身的气机不畅或阻滞,从而导致某些脏府某一局部,可以出现胀满、疼痛,甚则引起水停,成血瘀费、肺失去宣发速降,脾升胃降,在调整全身气机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临床以肝郁气滞,或脾胃气滞,而且,肺、肝、脾、胃等脏腑功能的障碍也多半会有情志,精神方面疾病

别看中医术语仅是四个关键字"气滞气虚"先不提气滞,单说气虚吧。中医的一个气虚可以是现代医学成百上千种疾病中的某一种某几种。就举一个心脏疾病的例子足以证明中医的笼统判断及盲目甚至是错误的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是功能性疾病,有气虚的症状。房室间隔缺损是先天性疾病,也有气虚的症状。冠心病是退行性疾病,也有气虚的症状。心脏嗜铬细胞瘤是器质性疾病,也有气虚症状。这四种疾病都有相同一个气虚症状,可中医又拿什么做出精确的鉴别诊断?这四个虚症的疾病治疗方法完全不同,中医又从何下手治疗?即然无法做出正确的诊断,请问治疗会有效果吗?这就是我前面讲的:笼统的判断必然就会导致盲目无效甚至是错误性的治疗。只要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中医的真实治疗效果。

首先感谢朱老师的提问。我和朱老师既是师徒又是挚友。可以说莫逆之交了。针对师傅提出的这个问题作为中医爱好者,业余的我试着回答请师傅检视。

气滞证中医内科【概念】气滞证是指某一脏腑或某一部位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胸胁脘腹等部位闷胀、胀痛、窜痛、攻痛、时轻时重,或部位移动,常随嗳气、矢气而减轻、多因情志变化而加重或减轻,脉弦,舌色正常或稍暗,苔白或黄,脉沉弦、涩、或结代。

现代医学的痛经,胸痛,腹痛,腹胀,头痛,肝病等都有气滞证型。

气之周流如环无端气在时刻的运动。然而由于脏腑的失调或是各种内外因素,产生的滞影响气的通行成为不通则痛的一个主要原因。

黄帝内经“夫血之与气,异名同类”。气与血本为一体。离开气血不就成了血豆腐。所谓气绝人亡最后一口气出去了血也就不动了。气太重要了!

皇帝内经“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所以气滞必然影响血,常常听到的气滞血瘀既在如此。再宽泛来讲血随气作为濡养全身的重要精微物质,无形的气是生命运动的重要组成。活动活动,活着才能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以气为主以血为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体关系,补血先补气更是体现气的重要地位。营行脉中卫行脉外的卫气营血辩证也是对气的论述。教材对气的阐述及个时代医书医家都进行了列举。我认为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是非常适合的。但也不能只墨守成规生搬硬套的来用。市面上不少中医我看就是这么干的。死板的去和教材对号入座考试应该没问题实际估计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应试的那些速成培训班只告诉你抓关键词对付考试。

气滞则会造成局部或整体的失养,影响正常物质能量传输。滞,凝也。——《说文》 原因比如津液亏虚、外寒导致的脉道紧张变窄,局部的病变,情致引起的气乱等。导致局部的麻木不仁比如手指颈部的麻木无力。疏布不利的溫眴充养功能不足出现的阳虚怕冷症状,四肢冰冷头晕头痛精神萎靡等,及影响气机的升降失调,脏腑不和出现的脘腹胀痛、肝郁气滞、协肋胀满等这些明显的气滞情况。产生滞的原因我认为不外乎是标本。

黄帝内经“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气虚证概述

指由于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

包括元气、宗气、卫气的虚损,以及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的减退,从而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现象。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劳伤过度而耗损(“劳则气耗”),或久病不复,或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减退,气的生化不足等所致。

气虚症,少气懒言,倦怠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虚弱无力。

现代医学可以说所有虚弱类型的疾病都伴有气虚。久卧伤气,不用说瘫痪在床的肯定气虚。现如今的肥宅,懒癌,睡神,大觉主们估计气都虚。所以没事多动动多走走。动则养阳,静则养阴吗。

《素问·调经论》云:“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气虚一词比较过于宽泛,大家经常挂在嘴边。可以说气虚一词老百姓最为耳熟能详,专注的论述早在内经就有了详细条文。后面所有医家也都是高度重视。李东垣的脾胃论其实我觉得大部分都是在讲气。如上面内经所说的劳倦情形不难理解。干活累了自然耗损水谷精微没力气了不就气虚了。随着年龄的衰老自然的虚弱也是正常。过度思念过度悲伤情志因素也能累计消耗。疾病消耗更是使人虚弱。反过来气虚也导致很多问题,气虚发热、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不统血等。由于气虚出现各种各样症状造成的问题。这就需要引起我们重视了。一些微重病人的气虚可不是闹着玩的。漏汗不止的气随津脱,真阳外越阴阳离绝足足的取人性命。女同志的更年期潮热汗出忽冷忽热。那些吹点风就感冒的易感人群。走两步道就上喘的等等,所以气虚一词宽泛的很。

《道德经》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道德经这句至理名言我想就是治疗气虚的大法所在。“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气滞与气虚也会经常夹杂互相存变。气滞久了导致气虚。气虚久了导致气滞,结合情况找到相应适合的办法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认真思考了。是用针药砭石呢,还是改变一下生活习惯,或是畅谈一下心声一解心结。用好恰当的方式方法我想就是中医的大美之处。

中医爱好者的回答。不当之处敬请谅解包含。也请诸位老师朋友评论指导。。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

气滞与气虚的重点是“滯”与“虚”,

“滯”乃不畅,

“虚”乃缺少。

关键是要知道“气”是什么?

“气滞”,首先要明白“气”是什么?为什么“滯”(不畅)。

“气虚”,更要明白缺少的“气”是什么?

“补气”,补的是什么?

“理气”,理的是什么?

这些关系是必须要知其然的。

2022-02-16

202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