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潜伏在哪里?
对于该问题,经济观察报记者王国信认为:从2016年到今年7月,长安汽车在成为“自主第一”以后出现了几次销量大幅的波动,发展遇到了瓶颈。这反映了长安整体体系能力正遭到拷问,去库存和市场不稳定造成的持续销量调整,使得长安汽车进入了“调整期”。
长安所处的调整期是可预见的,因为在“自主”从未到达的高度上,长安也要找自己的路。长安从2012年起开始快速发展,其发展路径与现代起亚非常相似:长安发力的第一款车“逸动”也是瞄准了现代的伊兰特。长安有其快速发展的良机,首先长安的品牌形象正面,不像奇瑞、吉利有历史包袱;其次产品结构健康,长安在微车领域占据着中国三分之一的市场,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再次在自主品牌中,长安率先推出了新一代产品,实现了差异竞争,获得了成长机会。
面对销量下滑的处境,长安的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产品上没有踩准需求,而新车红利也基本到头的状况下,培育明星产品,重塑竞争力。长安需要谨防调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伤筋动骨,奇瑞这两年在发展中逐渐丢失了势头,就是因为调整太过于频繁和剧烈。同时,也不能像吉利般“营销大于产品”。
对于“调整期”,长安汽车副总裁龚兵这么认为,每一个自主品牌发展到了长安的阶段,都会面临长安当下所面临的问题。当企业到达一定规模,改革如何循序渐进,避免硬着陆是每个企业都需要好好考虑的问题。
公司股价下跌的大部分情况是公司业绩恶化导致的。具体到汽车公司,则是公司近期缺乏热销车型,销量下跌。再加上国内的大型车企,净利润多数来自于与外资合作车企的投资收益,一旦与公司合作的外资品牌汽车销量出现下滑,则将大幅影响公司盈利。
长安汽车就是这种情况。根据公司公布的2017年中报,营业收入为335.55亿元,同比下滑6.28%;净利润46.21亿元,同比下滑15.85%。而且在上半年,公司还收到了11.54亿元的政府补助。如果剔除这一因素,公司的净利润将会更低。如图所示:
公司营业收入下滑是汽车销量下滑,而毛利率大幅下降的原因则是公司为了促销,进行的降价活动。
根据长安汽车公布的9月份产销数据来看,今年9月份公司销售汽车205.82万辆,同比下降6.3%。其中外资品牌汽车长安福特销量为57.34万辆,同比下跌12.8%。为了提振销量,长安福特二季度开始大规模的促销活动,整体造成了上半年净利润下滑,业绩增长滑入多年来的低谷。而长安福特往年贡献者长安汽车八成以上的利润,对长安汽车的整体业绩因而受到影响。
长安汽车的自主品牌上半年同样受到车型老化影响,主力车型CS75等做出了较大促销活动才保持销量增长,但使得毛利率受到影响。
长安汽车另一合资品牌马自达,销量基本持平。由于高价位车型CX-5销量增长,有效拉动了产品结构优化,使得净利润有所增长,部分弥补了长安福特的下滑。
长安的车出来后一直都很火,有些车型卖了三五年也没有做出大的升级或改变,但人们的消费观和审美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近两年会下跌。不过长安好像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从睿骋cc,到新cs75,逸动XT到即将上市的cs85等等,都是配置和外观十分吸引人的。接下来应该不会差
我就是2010年12月份的长安CX30两厢轿车,说实话机器一般没有毛病,但电路小毛病多前支臂容易毁坏,另外车铁皮处理不好都腐烂了,比如脚底板脚边梁车门和后背厢都腐烂了,这才几年呀焊了补了好几次,为什么别的车就没有这毛病都不腐烂,所以说它不下跌看看谁还会买类。
主要几个原因,一是因为长安汽车已经站到了自主第一,高处不胜寒,所有行业的第一都会面临找未来的问题,而国企的体质在未来战略方面有着先天的略势。二是,长安汽车换代问题,长安汽车换代较慢,吉利帝豪个长安逸动,帝豪已经换了还几代了,逸动一直吃老本。三是,也是换代问题,长安汽车处于换代时刻,新车口碑效应还无法发挥。四是,市场营销和影响层面,远远不如吉利。看看市场上测评和推荐就看的出,这方面远远还落后。
前几年宝骏: 传琪4 : 缚越; 在起步没有长安快; 但是在近2 年里; 不论在外型设计和车的内饰设计长安还在走老路;长安虽然品种车型比较快;但在外型上和传琪4 比: 90 : 20 后的人70 %人选4 ; 在7 座车比宝骏又慢了一步;所以在设计上理念和变化: 一定先走一步;如果还停留在75 的成绩上: 那以后的路更难;因为别人不停更新
有句话叫好白菜给猪拱了,这句话完全可以用在长安品牌上,做为军工产品的底气。现在很多长安人忘记了,总只拿先辈的光荣事要来争面子,换句话叫啃老。不根据市场万需要,与世具进。研究出来的好车,任由那些只拿薪不做事的寄生虫蹂躏。死就成了时间问题。
主要是公司不注重市值管理,挺好的一公司弄得市值还不如垃圾企业,投资长安的股民亏损累累,投资过长安的股民都在抵制长安的车。要知道股民是最大的消费群体,长安完全失去了这一大潜在的购车者。长安要想提升销量,必须得先稳定股价,维护好品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