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中关于盛唐的描写,哪些让你印象深刻?

盛大的上元节即将开启,长安城华灯璀璨,辉映着神都上空的绚丽云霓。高高的城墙之内,靖安司、神童、死囚、突厥、狼卫、暗杀、纵火。一个蓄谋已久的阴谋正在悄悄展开,一场场惊心动魄的争斗正在陆续上演。

众所周知,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唐朝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等方面均达到了较高的成就。尤其是唐朝的前半叶,经济、社会处于上升阶段,国家太平、社会先进、文化繁荣。

一:关于坊市的描写。

天宝三载,元月十四日,巳正。

长安,长安县,西市。

随着一阵嘎吱声,西市的两扇厚重坊门被缓缓推开,一面开明兽旗高高悬在门楣正中。外面的大街上早已聚集了十几支骆队。他们一看到旗子挂出,立刻喧腾起来。伙计们用牛皮小鞭把卧在地上的一头头骆驼赶起来,点数货箱,呼唤同伴,异国口音的叫嚷声此起彼伏。

西市署的署吏们一手持簿,一手持笔,站在西市西入口的两侧,面无表情地一个一个查验通关文牒和货物。

过了槛道,迎面是一个宽阔的十字路口,东、南、西、北四条宽巷的两侧皆是店铺行肆。从绢布店、铁器店、瓷器店到鞍鞯铺子、布粮铺、珠宝饰钿铺、乐器行一应俱全。

此时铺子还未正式开张,但各家都已经把幌子高高悬挂出来,接旗连旌,几乎遮蔽了整条宽巷上空。除夕刚挂上门楣的桃符还未摘下,旁边又多了几盏造型各异的花灯竹架——这都是为了今晚花灯游会而备的。此时灯笼还未挂上,但喜庆的味道已冲天而起。

“咱们长安呀,一共有一百零八坊,南北十四街,东西十一街。每一坊都有围墙围住。无论你是吃饭、玩乐、谈生意还是住店,都得在坊里头。寻常晚上,可不能出来,会犯夜禁。不过今天不必担心,晚上有上元节灯会,暂弛宵禁。其实呀,上元节正日子是明天,但灯会今晚就开始了……”

崔六郎一边走着,一边为客人热情地介绍长安城里的各项掌故。

二:关于望楼的描写

望楼是一栋木制黑漆高亭,高逾八丈,矗立在西市的最中间,在其上可以俯瞰整个市场的动静。楼上有武侯,这些人都经过精心挑选,眼力敏锐,市里什么动静都瞒不过他们。

一名武侯直起身子,拿起一面纯色黑旗,朝东方挥动三下,并重复了三次。

两个弹指之后,望楼东侧三百步开外的另外一座望楼,也挥舞起了同样的黑旗;紧接着,更东方的望楼也迅速做出了响应。就这样一楼传一楼,不过数十个弹指工夫,黑旗的讯息已跨越了一条大街,从西市传到了东边一坊开外的光德坊内。

楼上武侯看到远处黑旗舞动,在一条木简上记下旗色与挥动次数,飞快朝地面掷下。

楼下早有一名高壮的通传接住木简,一路快跑,送入三十步外的一座轩敞大殿。大殿正上方高高悬着一块金漆黑木匾,上书“靖安司”三字楷书,书法丰润饱满,赫然是颜真卿的手笔。

三:关于长安城沙盘的描写。

一进殿,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巨大的长安城沙盘。赤黏土捏的外郭城墙,黄蜂蜡捏的坊市墙垣,一百零八坊和二十五条大街排列严整如棋盘,就连坊内曲巷和漕运水渠都纤毫毕现——当然,唯独宫城是一片空白——旁边殿角还有一座四阶蟠龙铜漏水钟,与顺天门前的那台铜漏同调。

俯瞰此盘,辅以水漏,如自云端下视长安,时局变化了然于胸。

沙盘旁边,两位官员正在凝神细观。老者须发皆白,身着宽袖圆领紫袍,腰佩金鱼袋。少年人脸圆而小,青涩之气尚未褪尽,眉宇之间却隐隐已有了三道浅纹,显然是思虑过甚。他穿一袭窄袖绿袍,腰间挂着一枚银鱼袋,手里却拿着一把道家的拂尘。

谢谢悟空邀请。《长安十二时辰》改编自马伯庸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唐朝上元前夕,长安城陷入危局,长安死囚张小敬临危受命,与少年李必携手在十二时辰内拯救长安的故事。

现在正在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连续剧是由曹盾导演,雷佳音、易烊千玺领衔主演的古装悬疑剧。

《长安十二时辰》中关于盛唐的描写,我印象深刻的当然是上元节了。

上元节,也就是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我国素有元宵赏灯的风俗。崔液的诗就描述了当时上元夜的盛况空前。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诗中“玉漏银壶″是当时的计时器具。古代以漏刻刻法计时,具体方法是铜壶盛水,壶底打通一小孔,壶中立刻度箭,壶中的水逐渐减少,箭上的度数就依次显露,就可按度计时,击鼓报更了。元宵夜尽管解除了宵禁,但长安城的钟鼓楼上,仍旧按时报更。

人们听了,却嫌时间过得太快,怕不段玩得尽兴,诗人写出了人们的心声。

滴漏箭壶,你不要这样一声比一声紧地催促呀,时间也不要过得那么快呀,今夜的城门要一直开到天亮呢?诗的上句写出了人们“欢娱苦日短″的感慨,下句是说在太平盛世,应该通宵尽兴。

“莫相催″衬托出了气氛之热烈,景色之迷人。“彻明开″既写出了上元节通宵达旦闹花灯时间和程度,写出了人们高涨的持续的勃勃兴致。

下面连用两个问句,不仅将盛景迷人,令人不得不去的意思表达得灵活传神,而且给人以无限回味的余地,言有尽而意无穷。

崔液,定州安喜(今河比定县)人。字润甫,乳名海子。约卒于唐玄宗先天二年。唐代壮元,及第时间无考证。

大唐盛世,诗歌灿若星河。还有剧中写杨玉环的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

我是云淡风清1883506。欢迎评论区留言你对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的看法。

时间:大唐天保(宝)三载地点:神都长安

盛大的上元节即将开启,长安城华灯璀璨,辉映着神都上空的绚丽云霓。高高的城墙之内,靖安司、神童、死囚、突厥、狼卫、暗杀、纵火。一个蓄谋已久的阴谋正在悄悄展开,一场场惊心动魄的争斗正在陆续上演。

改编自马伯庸同名小说、曹盾执导的《长安十二时辰》,虽然上线之前历经波折,但播出后大有出圈之势。该剧豆瓣评分8.7分,是今年播出的国产剧中分数最高的,收获了大多数观众的认可。

对于观众而言,选择《长安十二时辰》,除了它是一部制作上相对精良的剧集外,还有一个挺重要的原因:其服化道等细节上的考究,以及对历史的尊重,为观众呈现出了另一种盛唐想象。

众所周知,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唐朝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等方面均达到了较高的成就。尤其是唐朝的前半叶,经济、社会处于上升阶段,国家太平、社会先进、文化繁荣。

▲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长安场景。

有一个词叫“盛唐气象”,它原本是用来形容唐朝诗歌中蓬勃的气概,充满开放性的思想,似乎没有任何约束的想象力;后来民间干脆用“盛唐气象”来形容盛唐给人的一种整体感觉:它既有少年的热情、开放、进取,又有中年的昂扬、雄阔、豪迈,也有暮年的从容、洒脱、沉郁。

影视作品中盛唐的三个面向

不过,相较于唐朝在民间深厚的群众基础以及一种庞大的集体无意识的想象,影视作品中对于盛唐的刻画与还原并不太多,至少跟“清宫宇宙”没法比。粗略划分,影视作品中“唐朝宇宙”提供的盛唐想象,大概有三个面向。第一个面向,即以唐朝为背景的权谋剧或宫斗剧,体现的是“权谋大唐”,比如《贞观之治》《贞观长歌》《唐明皇》以及《大明宫词》《武媚娘传奇》等,其核心主要是权力斗争。封建皇权的唯一性、权威性、排他性和独占性,必然导致权力的争夺、人性的倾轧与异化以及大量的内耗,比如父子的倾轧、君臣间的猜疑、大臣间的挤对、后宫里的角力等。《贞观之治》《大明宫词》堪称这一类的经典,不耽溺于权谋而注重历史还原,典雅而厚重。

▲ 雷佳音饰演“死囚”张小敬。

第二个面向,是以唐朝为历史背景的奇幻影视剧,体现的是“奇幻大唐”。唐朝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思想开放,本身就为奇幻想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再加上唐代佛道思想盛行,佛道思想中的成仙升天、六道轮回、天堂地狱等观念为人们熟识。因此,唐代志怪奇幻小说很发达。这些奇思妙想也为后人所传承,比如徐克的《狄仁杰系列》,陈凯歌的《妖猫传》。像《妖猫传》以“妖猫”引导男主角探索真相为线索,整部电影最华彩的桥段,当数那场让大诗人白居易和沙门空海魂牵梦绕的极乐之宴——富丽堂皇、奇幻瑰丽、真幻并置,是整个盛唐的缩影。第三个面向,即平民百姓的大唐,可称为“平民大唐”抑或“日常大唐”。这一想象在影视剧中比较阙如,但与观众可能更为贴近。人们好奇的是:在那样一个盛世里,老百姓是怎么生活的?大唐气象是怎么浸润在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一饮一啄中的?

《长安十二时辰》呈现了民间的盛唐

《长安十二时辰》的主线是长安城一天之内的“反恐”,其也涉及权谋争斗,比如“恐怖势力”与“反恐力量”的斗争,比如朝廷内部太子与宰相的斗争。但它并不止于权谋,通过雷佳音饰演的张小敬的视角,观众也跟随他走在长安的一百零八坊,看到了盛唐的民俗风情和烟火气的生活日常。该剧在服化道以及礼仪方面的考究,很多历史爱好者已经有过科普了,这里不再赘述。《长安十二时辰》在“平民大唐”的呈现上,除了准确以外,同样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是它体现出了“民本”思想。

▲ 易烊千玺饰演“神童”李必。

盛世不仅仅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层面,更体现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老百姓生活得是否幸福?只有平民的盛世,才能称之为盛世。在这一点上,《长安十二时辰》预示了盛唐的危机,提供了一种醒世良言。它呈现的不仅仅是一个繁华兴盛的长安,它还揭示了另外一座长安城,就像小说中写的,“这座长安城见不得光,里面充斥着血腥与贪欲,没有律法,也没有道义,混乱凶残如佛家的修罗之狱,能在这里生存的,都是大奸大恶之人。即便是官府,也不敢轻易深入这一重世界。”剧集中的李必和张小敬想要守护长安城,但他们都知道:只有守护好长安老百姓的生活,只有让另一座长安城也能被光芒照耀,长安城才能世世代代,盛世才能永恒。在这一点上,《长安十二时辰》是能收获现代观众的共鸣的。

2022-02-21

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