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学习历史,阅读史书有什么作用?

谢邀,这个问题怎么说呢,就好比现在读文科类不是为了“有用”一样,所以就有穷人读理科,富人读文科的说法,因为理科读了就是为了“有用”,毕业后能马上变现,而文科毕业后难以马上“变现”,

读历史也不是为了有用,因为确实没太大用,却又有很大用,取决于你是什么人。

如果你想创业做生意,如果你是公司管理层,如果你是当官的,读历史就太有用了,不读历史的人很容易跌倒。

如果你只是普通上班族,普通工人,小职员,那读历史确实没有太大作用,只能让你“明智”而已。

高祖最喜欢读的书就是《资治通鉴》,读了17遍,如果看他的执政能力,可以从史书中找到一样的玩法,

比如赵构让岳飞等三个武将到临安,然后明升暗降剥夺了他们的兵权,是不是很熟悉?

如果你是公司高管、或者老板,也需要读历史,因为历史本身就是管理书籍,里面有很多经典案例,特别是在识别人才、使用人才、驾驭人才方面。

如果你是空降领导,怎么管理好去的部门,而不至于被架空?

再比如,如果你读了历史,你就知道,创业成功了就必须杀功臣,必须集权,把跟你一起创业的人削权,

如果你读了历史,你就知道,自己身边人往往是最危险的,比较敌人外人你知道提防,身边人你很难想到提防他们。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说,一个人的经历比较很少,精力也很少,不可能什么都懂经历,但是读历史,看别人的经历,你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理科属于术的范畴,而历史属于道的范畴,“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懂得道理,再去做事,而不是等做事了,再去学习道理。

如果你只是普通人,也想安于现状,作为一个爱好,也是可以的。

只是现在很多所谓的读历史的,多是喜欢历史故事,喜欢看正史,这个其实并没有什么用,也学不到东西的。

现代人学习历史,阅读史书是有着巨大作用的。

历史意识或者历史本身,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与精神价值,知晓历史,敬畏历史,这是造就现代公民素养的必要前提。

历史资源有资治、垂范、借鉴、参考等社会功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对整个民族与国家来说,历史教育是振奋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环节;对于每个公民来说,学史可以陶冶人格情操,增强现代人的历史责任感,判别何为善、恶,美、丑,明辨何为公正、进步、正义,从中汲取力量,有所追求,有所扬弃,有所进取。我把它用“凝聚人心,益人心智,传承文明,资政资治,判断决疑”五句话、二十个字来概括。

凝聚人心

所谓“凝聚人心”,是指历史的学习、研究,有利于凝聚民族意识加强文化认同,有利于广大民众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的形成与强化。

清代学者龚自珍说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梁启超也曾指出:“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

益人心智

益人心智是指增强历史意识、传播历史知识,有利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文素养和社会整体智慧,也就是“读史使人明智”

从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对历史事件、历史经验的反思,可以更好地塑造民族的文化品格,提高人文素养。不言而喻,在现代人的总体素养中,历史素养是必不可少的构成,它可以提高人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时,更趋全面、理性、周密、慎重。

传承文明

传承文明是说历史典籍、历史知识是后人认识历史、传承文化、继承传统的重要途径和基本载体。后两句话同样具有普适性,但更多的还是着眼于领导工作这个角度。

资政资治

资政资治说的是通过总结、把握历代治乱兴衰、是非功过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以史资政,能够为当下社会活动、政治活动提供有益的借鉴。就是前人所说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判断决疑

就是在吸收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能够对现实做出判断,解决疑难问题。

凝聚人心,益人心智,传承文明,资政资治,判断决疑。五句话、二十个字就可以概括现代人学习历史,阅读史书的作用!

现代人学习历史、读史书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许多前辈先哲已经给过我们答案。 许多人以为,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跟我们现在的生活没什么关系,人类社会需要的是向前远眺,而不是执着于过去。可他们却不曾想过,历史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但也在人类前行的道路上留下一串串足迹。

历史是一本宝典,可以给我们提供先人用血泪换回的经验,历史亦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正视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正如太宗李世民所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他也正是因为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意识到农民阶级对君主专制统治稳定的重要性,所以虚心纳谏,高度重视百姓生活,才使得阶级矛盾缓和,经济恢复发展,造就了唐朝的“贞观之治”景象。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也曾对后主刘禅谏忠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他通过分析前朝国家的兴衰原因来劝诫刘禅只有亲贤臣、远小人,国家才能兴旺发达,长久不衰。然而刘禅却没有把他的话听进去,在他和董允等人相继离世后,刘禅因宠信奸佞小人黄皓而致蜀汉逐渐衰败,最终走向灭亡。

培根在《论读书》里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我们今人学历史、读史书就是要在这些朝代更迭、兴衰荣辱中汲取经验教训,以更好地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读史明鉴。

经常有人会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也有人会用“历史重演”来形容某个事件与历史事件的高契合度。

究其根源,历史是人创造的。古往今来,社会怎么发展,文明度如何提高,人的本性始终没有改变,人的七情六欲始终没有改变。这就注定古今的人的所作所为不会有本质的区别。

读史明鉴,这个成语告诉了我们读史的意义。

谢谢邀请答题。

了解人性,因为历史记载过去几千年无数人面对时代的不同的选择和人生,从历史才能明白人生是什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如何选择。

启发智慧,历史要用古人的智慧来启发我的智慧,用古人的智慧这个磨刀石来磨我们脑子里智慧的那把刀。磨刀石不能切东西,只有刀才能切东西,背诵那些东西是没有用的。

当我们遇到人生难关的时候,我们绝对不是历史上碰到这个问题的第一个人,历史上古人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用什么心态去面对,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人生没有捷径,但是古人的智慧确实何以帮我们走的更快更平稳,背诵历史是没有用的,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才是国学的真谛,也是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无限财富。

中华民族,是整个人类最为‌‌重视历史的民族。整个中华民族的智慧‌‌恰恰是来自于我们源远流长的的发展过程当中不断的总结归纳。所以当我们提到我们的《二十四史》,提到我们的《春秋》,提到我们的《史记》,‌‌提到我们的《资治通鉴》,当我们在讨论这些时,我们究竟在讨论什么?当我们在讨论历史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讨论什么?我们学习历史,究竟应该学习什么?

‌‌

答案很简单,就是学习‌‌人如何在历史的发展过程当中所经历的经验和教训‌‌。如果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会发现我们每一个人最重要的成长点,就是理解自身存在的历史。

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当中有一句名言,“吾日三省吾身”。这就是最重要的历史观。“吾日”就是我每天的经历,在这些经历中,我是否能够准确地进行有效率地认知,‌‌思考,总结,反省,校正,‌‌改变,提升。所以反省意识,恰恰就是具有深厚历史观的思维。人类只有在不停地‌‌自我校正过程当中,才获得了向前长远发展的一种力量。所以这是我们提到的第一个问题,如何‌‌建立我们的历史观。我们怎么来去提升‌‌的‌‌我们的历史素养,反省的意识。

“经史互参”

中国有句老话,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什么原理?因为它完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就是素材的积累。一个人智慧的增长,来自于素材的积累。理解历史,恰恰是了解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诸多事项,‌‌所以中国有一个重要的史学观叫做“经史互参”。

经,代表中国最重要的哲学思想。

史,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

社会发展变迁当中,我们积累了哪些思想,这些思想正确不正确?半部论语何以治天下?半部论语讨论的是经典的内容,它是否可以在社会发展中对我们起到具体的发展作用呢?它能不能在不同的时期对我们产生不同的改善呢?这就是要把思想和我们的‌‌生活相结合。

经史互参就像解数学题

有人会说,这听起来太抽象了。那举个具体的例子,我们是怎么做数学题的呢?我们提高数学能力的第一条我们学习的是公式,第二条,我们运用公式去解应用题。

如果我们学习了解数学题的两个方式,第一个了解数学公式的原理,‌‌就好比我们学习中国古典哲学的智慧,它里面包含着宇宙自然原理,社会发展原理,人生胜负原理,这就是“经”的内容。然后我们每天的工作生活会遇到种种问题,形形色色的事物,这个就是历史。就是我们数学中的应用题。应用题会给你‌‌各种各样的数学参数。那么,给了你这么多数学参数,给了你这么多的前提条件,你是否能够运用公式法把这道数学题解出来,‌‌你能解出来,说明你的数学能力强,如果解不出来,数学能力就弱。这就是我们学习数学的方法。如果理解了这点,我们就会清晰,今天我们学习了哲学,学习历史,就是解数学题。

2022-02-27

202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