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现代的中学里贴防早恋标语有何看法?

“汝阳某高中现文艺范儿防早恋宣传语”近日,有网友在微博中爆料,称洛阳市汝阳县某高中为防止学生早恋,在校园内的电子宣传屏滚动播放防早恋宣传语。

高中还叫早恋,那初中只能叫早早恋了。

大多数时候,男孩女孩们在一定的年龄段,就萌生了这种美好的情愫。但在有一定自控力的学生心中,这种美好和迷恋不会使他们迷失自己,而只是表现在他们交往过程中的彼此更加欣赏,在一定范围内还会激发他们的斗志,做出更好的表现。

想起夏洛特烦恼中马冬梅追夏洛,夏洛追秋雅的情节,也是高中吧,没见老师怎么压制和处理吧。

影响了学业和前程的早恋,那就是不计后果的飞蛾扑火了。美好是有目共睹的,但耽误了的时间也是一去不复返的,别拿自己的未来做赌注,付出惨痛的代价。虽然我们说,要给孩子犯错的权利,但有些错误,我们犯不起。

学校打标语的初衷是好的,但很多时候却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激发学生的叛逆,反而适得其反。

适当的情况下,学校应该有专门的老师给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心理辅导,开一些此类的讲座,让学生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尤其是女生,更应该保护好自己,不去受不必要的伤害。

标语就免了吧。早恋不应该象禁止吸烟类的贴的满大街都是,我想外国人的校园里也肯定没这样的提示吧。

如果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贴早恋标语就是值得肯定的做法

问题是真实的: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去认真的查找资料,竟然真有这样的新闻。截图如下:

做过多年的初中班主任,对于早恋这样的问题,也见过了许多,甚至有见怪不怪的感觉。探讨早恋产生的根源,也不必要。把早恋扼杀在萌芽状态的想法,放到教育实践中,也属于不切实际的幻想。

问题的普遍性以及不正确解决的后果

之所以大家关注这个问题,是因为早恋问题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新闻中的某些学校贴出标语,其实是一种挺不错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首先是承认问题的存在,然后以相对委婉的方式解决问题。

对于早恋,大家都有正确的认识,在观念的层面上都能给予理解,可是当早恋现象真的发生的时候,无论老师还是家长,大多数处理的方式,总是惊慌,责怪不争气,甚至气急败坏,骂个狗血喷头。而这样解决的方式,并不够好,甚至会酿成严重的后果:

孩子们因为想的太少,而做的有点儿多。面对这个问题家长和部分老师也是如此。简单粗暴的解决方式,虽然看起来有效,却未必真正的有效。

心病还需心药治。更何况所谓的早恋问题,还能找到一堆存在的合理的理由。

问题的中心,是如何干预。是如何让早恋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小。

一些有个性的防早恋校规:

早恋影响学习,大家都知道的。为了防范早恋,一些学校制定了许多校规。请看网页截图:

这些校规如果能真正的实行,想来应该是会很有效果的。至少在空间和行为上规范着同学们的行动,能不能深入内心,会不会激起反感,则是另一回事儿。

贴标语的方式好不好:

相比一些好心办坏事的,激进的处理方式,和以上的充满个性的校规,新闻中的某些学校贴出标语,要温和的多,是一种充满善意的提醒,在普及观念的同时,也非常的有幽默感。

“中学阶段,男女交往,仅限友情;超出友情,浪费感情,害人害己。你有什么能力给TA幸福!你有什么资本为TA承诺!‘爱’TA,就放下TA。努力学习,创造条件,提升能力,提高身价,将来才能给TA想要的一切。现在耽误TA的学习,现在扰乱TA的心情,你是在‘AITA’吗?”

以上贴标语的形式,以提醒为主。这种看是搞形式主义的方式,在特定时期,针对特定的群体是非常有效的。虽然没有数据可以展现打出标语之后,还打出标语之前效果的对比,但以教育的规律来推断,效果一定会有。

当然也有相反的声音:认为标语防早恋是治标难治本,但真正治本的方式是什么呢?除了副标题“专家建议要正面引导”,文中并没有给出答案。其实贴标语的方式,已经是一种正面的引导了。

不仅仅是在教育领域,一切举措是否合理有效,都要靠实践的检验,即使有一些不合理之处,如果相比其他的举措,还有相对优越性的话,那么这一举措就是相对合理且值得肯定的。

我觉得这种举动十分没有意义。

这跟贴禁止吸烟的标签不一样,吸烟是在明处,能被监管就能被禁止;可早恋是在暗处,不易被发现如何起到警示作用呢?再说,苦口婆心的教诲都不能让孩子听进去,一个标签就能让他痛改前非,回头是岸!?

这个问题,不由得让我想起了高中时候发生的一件趣事。有一次课间的时候,班主任走到班长跟前说:“你回头跟大家说一下,不要早恋!”班长是一个女生,她很机智的回答说:“老师,现在快毕业了,大家都很忙的,哪有时间早晨锻炼呀。”班主任愣住了,然后无语地离开了。

这听上去是一个笑话,但细细品味起来能发现出里面有很多心理上的东西。班主任希望禁止大家早恋,她想借助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进行劝说,可是这种方法显然是不够明智的。这种做法只会让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远。听听班长的回答仔细想一想:

首先,班长回避了这个问题,他并没有围绕早恋来回答老师,而是借谐音岔开了话题。这说明同学对于与老师、家长讨论早恋的话题是非常排斥的,班长上去都这样排斥,更别说普通的同学了。

其次,班长不去正面迎接问题,说明这个问题很棘手,她也解决不了。本来嘛,这本来就不是三言两语能解决的问题,也不是一个两个人独有的问题。

再者,班长用玩笑回击了这个问题。说明老师和家长去干预学生早恋,不够机智,不够明智的做法,是会受到学生嘲笑的。

早恋是青春期正常的一种心理状态,不应恶魔化,更不可能绝对禁止。它带有普遍性,敏感性和顽固性,当然也有它的必要性。

青春期就是少男少女在生理上发育成熟而心理上还不够成熟的一种表现。大家对异性好奇,近而产生好感,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在现代认为是早恋的年纪,其实在古代早就可以为人父母了。只是在孩子心智不够成熟的情况下过早地涉足恋爱,肯定会对他们的心理成长,学业发展,甚至是身体发育产生不良的影响。家长和老师都很怕他们耽误了学习或者是越了雷池。可是绝对禁止又压抑了青春期发育的天性。所以,任何一种极端的做法都不是正确解决问题的途径。

对于早恋,我们不禁止也不提倡;对于生理卫生,我们不回避也不大肆宣扬;对于孩子的秘密,既要尊重,又要包容;对于孩子的爱情观,我们要给他们树立正确的榜样,也要告诉他们要懂得保护自己的身心。

学校是传播智慧的地方,幼稚愚蠢的举动只会体现出学校的无计可施,教学无方!

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满意。

支持互关!

我个人认为学校这样做不合适。

看来控制早恋的手段是不断的升级,记得我们中学时是老师用眼神控制,你稍微有想法就给你瞄下去,后来就用严厉的预言,你要是恋爱了就等于废了,现在升级到标语了,早恋真的是洪水猛兽吗?

我们每一个过来人都有过青春,回忆一下我们的少男少女时代,就该知道中学生这种情愫的萌发是多么正常,在我们的孩子情感发育时,为什么不给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怀?实际上,不论是老师的眼神还是严厉的预言,都没有阻挡住孩子早恋,为什么?本来青春期就是孩子由儿童走向成年的过渡,生理和心理都在发育,也在尝试着和异性交往,每个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产生好感时也会不安和自责,如果学习和家长不断施加压力的话,他们会表现得更任性而为,走向另一面,但内心却彷徨不安不知所措。

学校这样做为了什么?是碍于责任,还是碍于家长的压力,还是真的为了孩子?

2022-02-27

202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