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逝世,大众悼念,金星嘲讽“装文化人”,难道不应该悼念吗?

霍金先生日前去世,世界网友纷纷发文悼念,对此,进行发文怒怼:今天不少人在朋友圈转发霍金,其实也就是悼念霍金的名字装个文化人而已,其实霍金是研究什么的根本就不知道,甚至连他英文名字的全拼都不知道,太假了。

随着基本教育的普及,普罗大众也对宇宙、时间有了模糊的概念,对宇宙星空已不再是简单的敬畏,而是有了了解、探索的渴望。这些早已不是文化人的专利。大众对宇宙星空、对时间空间的好奇和模糊了解,正得益于霍金的科普著作《果壳中的宇宙》、《时间简史》,大众对这样一位开启自己心智的科学家自发悼念,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儿。即使不知道霍金,因他的去世消息形成的悼念浪潮而开始了解他、了解宇宙时空、形成科学素养,不再迷信,我想霍金先生也当喜闻乐见,能在死后再次促进普罗大众科学意识的觉醒,真的是善莫大焉、功德无量。一路走好,霍金先生,在宇宙深处等我们!最后,以一首诗歌,向霍金先生致敬。《霍金的足迹》

你还是走了

灵魂的触角在宇宙深处

瞬间枯萎

也许这枯萎

只是灵魂成熟前的最后一次浓缩

从你肉体凋落的那一刻

死亡的消息

像炽热的夏风

带着这灵魂的碎片

飞到人间的每一个角落

我还是感受到了

有更多的人感受到了

这碎片像蒲公英的种子

落进灵魂

开始成活

遥望星空

你灵魂的足迹就是时空之门

我瞬间穿梭

我能走的更远

因为解开未知的欲望

一样执着

只是我希望找到永恒

我想在时光里自由旅行

也许能遇到你

你微微笑着

是一个76岁的老者

霍金死了,惹到金星。金星童心未泯,站在路傍,手舞足蹈,叫闹着:那人,那人...赤条条,没穿衣服。

但霍金确实死了,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因其身残志坚,精绝古城,其人一生,收获敬佩。

我是“霍粉”,追星多年,我常常惊讶于他是如何思考的,机器是如何转化他的思想,让人听得到并与之交流...其实,对他老人家,我是相当八卦的...至于《时间简史》,买了,装逼了,但...确实...不忍逐读。

我也曾是个“科学青年”,几十年来,也“逐鹿中原,追求真理”,为了装腔作势,也读了些乱七八糟的书...《从零到无穷大》,《第三次浪潮》,《熵,一个新的物理学概念》...当然,也有《时间简史》...这样说吧,“简史”是最难读完的科普读物,难读性超过了我读过的、伯克利大学加州分院物理系推荐严肃读物...。

“简史”读了一次放下了,读两次放下了...有一次,见一个科普刋物编辑,想问问他对《简史》的感受,他言简意赅,一言以蔽之:那书,锤子哦?!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作家张贤亮,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写了个中篇《绿化树》发在《十月》。故事淡忘了,文笔结构淡忘了,唯有他对《资本论》的精彩解读,让人终身难忘。

大家知道,我们这一代人,对马列经典崇尚有加,但常常苦于找不着原著,找到了,也读不懂...张教会了我读《资本论》:先读第一卷(上百万字)的“术语与概念”...“这必须慢慢来,得花时间,攻克它...”,“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学科的语言体系,用此阐释理论。”就算你的理论完全是胡思乱想,也是如此。 张贤亮不仅启迪了我读经典,也教会了我识别精典:建立体系,是精典的必备条件。

霍金没有体系(框架),所以与诺贝尔无缘;没有体系,所以可赚“流量”,当然,也只有赚“流量”。

那天,听郭德纲,老郭逗:“你有《时间简史》吗?”谦哥捧:“我有时间,也不捡屎。”...于谦神勇。

...微信“嘀”的响了一声,我打开小学同学群,我那位从小流着鼻涕,天天照抄作业的同桌,发了一言:霍金死了,我最喜欢他的《时间简史》...时间飞逝,同学进步太快,人眼花乱,目瞪口呆...!

但霍金真是死了...他的死,解脱了病魔对他的折磨,他探索真理,身残志坚...他的死,死得其所,重于泰山!

每个人悼念的方式不同,悼念的目的也不同,有的是蹭热度有的是搏眼球,做为娱乐圈人物发表的评论,看看就得了,一笑而过,整得义愤填膺的一定要化身道德卫士来作出激烈的反击,这样你就输了!站在另一个角度来说,日常生活中受到金星影响的机会比霍金大多了,所以喜欢或讨厌金星的情绪也比较强烈,至于霍金嘛,既然走了,就祝他一路走好吧!

2022-03-04

202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