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药物领域,现代的技术、理论应该领先于古代吧?如果是的话,为什么还经常引述前人才作为佐证呢?
题主您好!首先要感谢您思考现代中医药领域发生的一些现象。在讲某种药材或病理时,经常要引用诸如李时珍、孙思邈等古人的观点,个人认为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1、继承:即便到当今21世纪,我们中医师保留了中医望、闻、问、切的基本功。中药之所以称之为中药,是中国大地上的药材。这些药材生长繁衍从古至今,中国古代医家就已经研究了它们的性味功效,到了现代我们再次讨论药材时,继承古代医家的研究成果。这也是对前辈知识版权的尊重。
2、发扬: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古代医家对药材或病理的认识难免有偏差或谬误,到了现代,我们在继承的同时,还要发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观点予以保留,模棱两可的观点摆上桌面,大家一起讨论其去留。这也是学术界所需要的“百家争鸣”。
综上,题主关注和思考着中医药领域一些现象,想必是一名中医爱好者。引用诸如李时珍、孙思邈等古人的观点,是对前辈医家做出贡献的认可和尊重。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甚至生命的付出,就没有当今中医这枚瑰宝的璀璨。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信告知,予以删除,谢谢!)
中医药,的药性归经理论是和中医治疗配套的。
把五行,性味归经体系,从中医药领域隔断开来,
就是一个四不像的穿着中医外套的西医。
在中医药领域,不仅要引用李时珍,孙思邈等人的观点,
还要追本溯源,参考《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古籍,
有一本《辅行诀》值得一看。
因为纯现代的药学知识,临床上毫无价值
打个比方,某一天科学家知道一个人全部的原子组成的三维定位,科学家能精准的描述这个人的一生的成就,爱好,死亡日期不
又或者换个例子,科学家研制出来了阿司匹林,应用临床几十年,但现在仍然有新的发现说阿司匹林能治什么什么病,而以前没有发现
中医黑们能理解这种现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