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孩子该不该严管?怎么管才好?

教育孩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我一名宝爸,也是一名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思考得很多,特别愿意结合亲身经历来回答你的问题。

如果你的问题再具体一点,就“这一个”提问,这样的回答更具实际意义,目前就问题来看,针对这一群,现代就意味这些孩子即是当下正在受教育的孩子,该不该严管,怎么严管,这涉及到教育理念问题,还有当下的教育形势,以及教育现实环境相关问题。

教育归根结底是一种影响。严格与否并不教育的标准,比之更重要的是如何构建良好的影响使教育突显成效。

[01]身教第一

无论是为人父母还是教书育人的老师,身教永远是最好的教育,其身正,不令则行,一个长期稳定的修养展现在孩子面前,孩子耳濡目染,影响悄悄地完成了,直到成为学生身心的一部分。

很多孩子身心出现问题,大多数是父母身教缺失造成的。

小时候,家里孩子多,来了客人,有美味佳肴,我们家有一个规矩:孩子不能上桌与客人同吃,一定要等到客人用完餐,才能去吃饭。

这就是家教的作用。

[02]攻心为上

如果不能让孩子的内心里接纳,即使再严格,其效果都会大打折扣,有人曾说,看到没有规矩的孩子,真想请几个军官来管理一下。

其实,即使把军官引进学校代替老师,其效果未必就佳。

教育是心灵的教育,只有动有情感,进入孩子的心灵深处,才会被孩子所接纳。

没有温暖的教育,只是一味的严格,只会令人讨厌。

[03]生命在场

教育,少不了陪伴,但少不了爱的缺失。

孩子的教育问题都是父母的不在场产生的,有多少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在不断的压缩,把孩子丢给老人,把所谓的事业当作挡箭牌。

我一名学生把对父亲的控诉就写在作文里:父亲每天都是后半夜酒气熏天地过问我的学习情况,这令他无比反感.

养孩子是生命本能,育孩子则人类智慧,或者说是一种生命责任,然而,更多的家庭教育之所以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从父母的失责时开始的.

严不严是次要问题,如何正确教育才是根本问题,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学校,不同的老师,都会有自己的理解与方法。

[特别说明]

上述方法,为头条号作者海底鱼独家提拱,望对你有益,想了解更多可以关注海底鱼。

有心而无痕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不管”就是最好的“管”。

一个被管制太多的孩子,他会逐渐从权威家长手下的“听差”变成自身坏习惯的“奴隶”;他的坏习惯正是束缚他的、让他痛苦的桎梏。不是他心里不想摆脱,而是他没有能力摆脱。

记得皮皮快上小学时,我有幸读到了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那本书,她写这本书时是以家长的身份和研究者的角色来写的,把抽象的教育原理用日常行为讲出来,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教育学素养,着实受益良多。记得她在书中在讲家长是否应该管孩子这一话题时,讲过一个例子,让我记忆深刻。

这个例子是这样讲的,有一位女士非常优秀,毕业于名牌大学,工作出色,人也漂亮,为人处世近乎完美。因为要求比较高,所以36岁才结婚,婚后生了个儿子,上幼儿园时老师测了全班孩子的智商,私下里告诉她,她儿子是全园第一名。她发誓要倾尽全力,教育出一个出色的孩子,甚至是神童。之后,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大到说话如何发音标准,小到如何抓筷子如何玩耍,都进行着认真的指导,只要孩子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就立即指出来,并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如何做。如果孩子的一个缺点重复犯了三次,就要受到批评,三次以上,就每犯一次打一下孩子手背。孩子每天手背挨打的事总会有,比如打翻了饭碗,牛奶没喝完就玩去了,见了阿姨没问好,昨天学的单词今天有一半没记住等等。她说,我打他手背一下又不痛,只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严格让孩子长记性,她自信在这样的要求下孩子会越来越完善。

但令人遗憾的是,当妈的都做到这种程度了,可不知为什么她的孩子却越来越差。刚上小学时,是班里前三名,到小学六年级毕业时,成了倒数第三名。现在这个孩子已上初中,各方面仍毫无起色,即使是从小就学习着的英语,成绩也总是很低,总之根本就没有一点高智商的痕迹。而且性格特别内向,既不听话,又显得窝囊。他妈妈实在不明白,自己呕心沥血地教育他,怎么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她觉得这是命运在捉弄她。

尹建莉老师在书中说,她的问题就是对孩子管的太细太严。治病的方法就是“不管”。

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对孩子管得特别细特别严的家长,大都是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很用心的人,成功动机在他们的生命中始终比较强,他们的自我管理往往做得很好,在工作或事业上属于那种放哪儿都会干好,都会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同样,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他们成功心更切,也很自信,把对自己的管理,都拿来套用到孩子身上。可是,他们基本上都失望了。

教育是种互动,如果父母在教育时漠视孩子的感觉,以为在教育方面,只要严格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行事就行,根本不尊重孩子本身,结果都是令人遗憾的。他们总是对孩子管制太多,也就是指导或干涉太多,孩子的许多正常生长秩序被打乱了。

尹建莉老师说,这位女士虽然很用心,但她的行为里教育要素很少,更多的是“指令”和”监视“。指令和监视不是教育而是管制。这位妈妈在孩子面前一直扮演着一个权威的角色,因为只有权威才有资格对别人进行不间断的指令和监视。而就人的天性来说,没有人喜欢自己眼前矗立一个权威。所有对权威的服从都伴随着压抑和不快,都会形成内心的冲突。她的孩子当然不会对这个问题有这么清楚的认识,他只是经常感到不舒服,觉得做什么事都不自由,做什么都不能令大人满意,久而久之,他就慢慢变得不听话,没有自控力,不自信,笨拙而苦闷。所以,家长一定要对“过犹不及”的管教有所警觉,不要在孩子面前充当权威,尽管有时是以温和的爱的形式出现。

其实,让家长“不管”,不是削弱家长的责任,而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式,是需要在家长内心树立起一种尊重孩子的思维方式。

我非常欣慰在培养皮皮之时能有这样的教育指引。在皮皮的成长过程中,我就是以尊重孩子的思维方式去教育他的,皮皮被老师和家长称为班上自我管理能力最强,最懂事、最自律的孩子。其实我也没有什么妙招,只是充分地尊重他,相信他,结果确实令人满意。皮皮三年级就可以自己上下学,不用家长接送;四年级,他就可以自己坐公交去较远的地方上课,不用为他担心;皮皮的班级是语文实验班,一年级就需要用IPAD来写文章,但皮皮从来不用我人为来为他约束上网和玩游戏的时间,因为我让他相信他完全有能力来控制好这个时间。皮皮在学校的作业,我从不跟着屁股后监督,我会告诉他这是他个人的事情,相信他有这个能力出色地完成。如果确有不会的问题再来找我如果需要家长签字的我一定配合,但内容由他先来检查。我们合作地非常默契,皮皮不仅自律而且成绩优异。他多次取得各种竞赛一等奖,在五年级启智杯数学竞赛中取得市级一等奖,在最近参加的全国小学数学能力测评竞赛决赛中取得了深圳唯一满分的好成绩,摘得全国一等奖深圳特等奖的桂冠。(见图)

儿童是一个完美独立存在的世界,他幼小身体里深藏着无限蓬勃的活力,他在生命的成长中有一种自我塑造、自我形成的表达潜力,就如一颗种子里藏着根茎、叶片、花朵,在合适的条件下自然会长出来一样。家长只需要拥有育种的信念和适度的管,孩子就一定会成长地更好。

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让别人去管的,自由是每个人骨子里最珍爱的东西。儿童尤其应该舒展他们的天性,无拘无束地成长。

无为而治才是最好的作为,“不管”就是最好的管,培养孩子做到有心而无痕,这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2022-03-15

2022-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