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和马汉在身边……”
这熟悉的旋律,包青天(999年-1062年)断案铁面无私,不畏权贵,不偏袒亲人,秉公执法,深受百姓爱戴,为何在其出殡之日,竟然有21个棺材同时出殡?
这还得说是包青天秉公执法的缘故,无论是皇亲国戚、达官显贵、黎民百姓,只要犯法一律按大宋律法执法,绝不徇私舞弊,更不受他人威胁及贿赂。著名的就是他的龙头铡、虎头铡、龙头铡!
-
狗头铡:最锋利的,专斩欺压百姓的地痞恶霸,一刀下去就结束了犯人的性命!
-
虎头铡:比狗头铡差一点,专斩在朝为证的贪官污吏,有先斩后奏的特权,没有狗头铡锋利,死的时候会有痛苦感!
-
龙头铡:最不锋利的,可以说还有些钝,专斩知法犯法的皇亲国戚,一刀下去不会立即死亡,而是在痛苦中慢慢死亡!
据说仅包拯在位一年就惩治了180多位贪官污吏,百姓无不为其喝彩,称他为青天大老爷,但是就是因为如此,包拯知道恨自己的人太多,在百年之后定会有人掘他坟墓,挫骨扬灰,于是早就吩咐家人,在他逝世后分别用21口棺材同时出殡,用来迷惑那些对他恨之入骨的人。
这样做确实有效果,但是效果不大,在一段时间内是没有人动过他的坟墓,这也是因为很多老百姓自愿加入保护包拯墓的原因,他们不想让这位青天大老爷在死后还不得安宁;其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盗墓贼根本就不盗包拯的墓,因为包拯为人正直,据说当年在端州为官,回家的时候连一个砚台都没带,端州的砚台可谓是出了名的啊!随之盗墓界还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不盗包拯的墓,但是金兵来到之后,很多人以为包拯的墓被毁坏了,谁知那个是假的,真正的包拯墓地1987年才被发现并保护起来。
【我是羽评历史,码字不易,谢谢右上角关注】
包公死后用21口棺材,这句话来自民间传说,而且是非常不靠谱的民间传说,严重背离历史事实,千万千万别当真。
这个很不靠谱的民间传说其实有两个版本,一个说包公生前得罪人太多,怕死后坟墓被盗,所以让子孙后代抬着七口一模一样的棺材从合肥老家的七座城门里经过,分别埋到合肥郊外的七座坟墓里;另一个版本则更加夸大,把传说中的七口棺材增加到二十一口,以便让包公坟墓更加扑朔迷离。
包公坟墓扑朔迷离,这一点倒是真的,因为就在包公死后几百年,人们就分辨不出他的坟墓了。
河南巩义北宋皇陵里有一座被金兵盗掘过的亲王墓,清王朝的官员不认识,将其当作包公墓,还重新立了“宋丞相孝肃包公墓”的墓碑。
岂不知包公从来也没有当过丞相,他生前最大的官职是枢密副使,比丞相低三级。包公死后也从来没有在河南巩义下葬,他的尸体被他的女婿文效送到了安徽合肥。
合肥东郊大兴集黄泥坎有一个包公家族墓葬群,其中哪座墓才是包公墓呢?从南宋开始,人们就搞糊涂了,错把包公的妻子董夫人的墓当成了包公墓,在那里立了碑,修了围墙,盖了祠堂,年年派人去祭祀,一直祭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祭的都不是包公,而是包夫人。
1966年闹文革,革命群众捣毁包公墓,捣的也是包夫人墓,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哪座墓才是真正的包公墓。
真正的包公墓在哪儿呢?1973年清理发掘,根据墓室结构、墓志铭内容、遗骸性别及年龄来判断,才发现包公最初安葬在墓群中轴线最北端,后来被金兵毁坏,才与包夫人的遗骸一起迁葬到包夫人原葬墓的西南侧。
上面这张图是我刚才绘制的合肥东郊包公家族墓葬群示意图,从包公原葬墓到包夫人墓,再到包公夫妇迁葬墓,人们犯了将近一千年的错误。
但是,包公墓之所以这样扑朔迷离,恰恰是因为最初的坟墓位置太明显,遭受过破坏、盗掘和迁葬,原有墓碑被毁,跟“七棺出城”或者“二十一座假坟墓”的民间传说没有半毛钱关系。包公最初下葬,是公开进行的,只有一口棺材,只有一座坟墓,只有一块墓志铭,从来没有搞什么“疑冢”。
倒是在包公坟墓被金兵和民间盗墓者多次盗掘以后,直到元朝中叶,包公的后代子孙才在包公迁葬墓旁边搞了一座封土更高但却没有任何随葬品的假墓。整个包公墓葬群里,也只有这一座假墓。
古人为了防止坟墓被仇人破坏和盗掘,有没有同时搞出很多口棺材和很多座坟墓的先例呢?
当然有。
五代十国的时候,割据长沙的小军阀马殷称王称霸,生前在长沙城郊修造了三千座一模一样的坟墓,死后葬在其中一座当中。所以到今天为止,人们也不知道哪座坟墓才是马殷的真墓。
相信大家都看过关于包青天的影视剧,即使没有,也或多或少的听过关于包青天的事,包拯在历史中的确是一个清正廉明的人,在正史中记载了他的很多事迹,否则他也不会千年以来,一直有这么大的名声,在史书中他的评价很高,在民间包拯的评价更不用说,他就是历朝历代官员们的楷模,人们心中的青天大老爷。
根据史书的记载来看,包拯任职期间,他向皇帝递交了近二百份的奏折,这些奏折的内容几乎每一个都有弹劾官员,他弹劾的可不是一般人,基本都是一些要员,甚至是皇亲国戚,包拯可不管这些,只要你有不对的地方,他就要弹劾,因此包拯在做官的那些年,得罪了无数的人,并且全部都是大人物。
包拯过世之后,宋仁宗还专门追封他为礼部尚书,史书记载,包拯死后,遗体被送往老家合肥厚葬,在出殡当天,合肥七个城门中都抬出了包拯的棺材,足足有二十一口棺材,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了,怎么过世要这么多的棺材,包拯这是在干什么?
其实原因很简单,设置疑冢防止仇家报复挖坟掘墓,他做官的时候得罪的人太多,活着的时候这些人都不会做什么,可是死了便不一定,古人都是很重视自己的身后事,并且古代有太多将仇家墓挖了来泄愤的事情,包拯也害怕自己死后被人挖坟掘墓,甚至挫骨扬灰,所以他才会选择这样的方式来下葬。
曹操下葬的时候也是几十口棺木同时抬出,防止有人报复,有趣的是,盗墓贼看到包拯出殡的场景之后,还专门定了一条规矩,无论如何也不可以盗包拯墓,否则人人得而诛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包青天也就是包拯,是北宋时期的重臣,其一生审理的案子不计其数。包拯虽没有小说里说的那么神奇,但确实是敢于为百姓打抱不平的好官,在任期内惩治了不少恶人。
由于包拯对百姓的贡献,被百姓称为“包青天”、“包公”。包拯被人们称为是文曲星转世,死后更是被后人尊为阎王,当时一句话说的好“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从人们如此神化包拯可以看出,在古代人们是多盼望像包拯这样的好官可以多点啊!
那言归正传,包拯一个为百姓打抱不平的好官,为何要分为21口棺木一同下葬呢?
其实最重要的原因也就是出于他是个好官。他是个好官,因此判案明察秋毫,审案不避权贵,惩治了很多贪官权贵,得罪了不少有权势的人,而死后则要担心受到这些权贵的报复,落得个墓地被毁、死不瞑目的下场,因此才设了21口棺材同时下葬让他人不能发觉哪个才是自己真正的墓地。
我想后世把包拯神化为阎王爷也有害怕我们的包青天的墓被盗的原因在里面吧!毕竟阎王爷哪会有墓呢!有的话,谁又敢盗呢?
而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为了研究宋史,了解包拯的事迹,专家们如今已经找到了真正的包拯墓,包拯墓已被开发,尸骨和挖掘的文物已放入博物馆内,供后世人们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