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高仙芝和封常清为什么要长途跋涉去攻打千里之外的大小勃律国?

开元年间,唐朝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开元盛世”。其时,葱岭上有两个国家,即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西北部,都城孽多城,今吉尔吉特)和大勃律(今克什米尔中部一带,都城巴勒提斯坦)。小勃律原为唐属国,是吐蕃(今青藏高原)通往安西四镇的交通要道。吐蕃赞普把公主嫁给小勃律王苏失利之为妻,小勃律国遂归附于吐蕃,吐蕃进而控制了西北各国,因此“西北二十余国皆臣吐蕃”,中断了对唐朝的朝贡,唐几任安西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夫蒙灵察数次派兵讨伐,因地势险要,加之吐蕃进行援助,皆无功而反。

公元747年3月,唐玄宗下诏以安西副都护、都知兵马使、充四镇节度副使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军万人,征讨小勃律。由于这次行军要翻越雄伟的葱岭,所以高仙芝在出征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在这次出征的队伍里有封常清,他是高仙芝的部将,也是高仙芝的“战友”。

高仙芝的部队从安西出发,一路西行,经十五日至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又经十余日至握瑟德(今新疆巴楚)、再经十余日至疏勒(今新疆喀什),随后挥军南下,踏上葱岭,开始了异常艰苦的行军。他们经过东帕米尔及海拔7564米的青岭(慕士塔格山),到达葱岭守捉(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接着再次向西,沿兴都库什山北麓西行到达播密水(今阿富汗瓦汉附近),继续前行,到达特勒满川(今瓦罕河)。

这一阶段的进程,唐军经过百余日的跋山涉水。随后,高仙芝兵分三路,会攻吐蕃在中亚的阵地连云堡(今阿富汗东北部喷赤河南源兰加尔):一路由疏勒守捉使赵崇玼统3000骑兵从北谷向吐蕃连云堡;一路由拨换守捉使贾崇瓘统领,自赤佛堂路南下;一路由高仙芝与中使边令诚率主力从护密国南下。三路兵马约定于七月十三日辰时在连云堡下会合。

最终,唐军取得了战役的全胜,不但扫平了小勃律国,而且是唐军声威大震,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都震惊投降归附了唐朝。

这个问题要结合当时的形势来说。

从政治形势来说,当时正值盛唐时期,唐朝与之前的汉朝以及之后的宋朝不同,至少在盛唐之前,唐代的君王都是积极开疆扩土的,自从击败了突厥后,唐在西域以及中亚就基本没有了对手,并积极控制了河西走廊并派重兵把手,当时的河西军以及安西都护府都是唐王朝最精锐的部队。

从唐王朝的西域政策来说,从太宗皇帝开始进入西域,经过高宗和武后,唐在西域已经站稳了脚跟,尤其要说一下武则天,在她执政时期,对西域的经营尤其出色,先后设立了安西和北庭都护府,安西四镇如四个钉子稳固了唐王朝在西域的统治。因此,唐王朝在西域的战略是逐步推进的。到玄宗时代达到鼎盛。

从西域地理形势来看,当时的情况是唐帝国已经完全控制了西域,并拓展到中亚,比目前新疆的边界线还要外推到达咸海地带。当时在中亚的最大对手并不是阿拉伯,虽然也打了一仗,但最大的威胁还是来自于吐蕃。为了防范吐蕃,唐自长安以西河西走廊至西域布置了严密的防线,并沿此防线发生了旷日持久的战争,这同中国历代一直防范北方颇有不同,就如同现在如果西藏青海和新疆甘肃的边界。勃律处于唐与吐蕃战线的最西端,战略上至关重要,如果唐王朝取得勃律,则完成了对吐蕃的战略包围,取得战略优势,如果勃律被吐蕃取得,则吐蕃占据了防线中的突破口,可以由勃律撕开唐朝的封锁线,直插西域,如同目前中印对阿克赛钦的争夺。这也是高仙芝辈为何长途跋涉出兵的原因。

多说一句结局,由于安史之乱的爆发,河西军和安西军内调平乱,唐王朝彻底放弃了河西和西域防线,吐蕃占领了河西走廊,但西域仍是唐王朝的一块飞地,坚持很久,令人敬佩!

主要是军力强悍有恃无恐。一是示国威。二是建军功,主帅士兵都需要打仗来累计军功进爵位。三是可以合法抢掠,面对弱敌主帅兵士都通过打败敌国抢劫金银财宝

2022-03-25

2022-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