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古三夷教’”(景教、祆教、摩尼教)中的祆教。祆教起源于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俗称拜火教。
1、祆教在波斯及中亚地区的传播发展过程
祆教(波斯琐罗亚斯德教)在波斯的发展演变过程,从阿契美尼王朝(公元前约550-前330年)被定为国教并流行,在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实现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30-前141年)遭受打击致湮灭,后来到帕提亚王朝(公元前141-公元242年)末叶又重新振作,波斯萨珊王朝(公元226-642年)时期,琐罗亚斯德教发展到鼎盛阶段,重新被奉为国教。
波斯琐罗亚斯德教先传给中亚的粟特人,又经粟特人的传播,扩张成为中亚地区的主流宗教。琐罗亚斯德教向东传到与中亚毗邻的高昌、焉耆、疏勒、于阗等西域诸国后,当地拜火祭祀活动蔚然成风。波斯琐罗亚斯德教在东传过程中因为祆教信仰因时间和环境的不同,染上中亚色彩。
2、祆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
在唐代的“三夷教”中,祆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最早,只有祆教僧侣被列入政府职官编制。祆教在唐以前就已传入中国,到南北朝时期,拜火教的教徒和宗教仪式等随着中亚商人和西域移民络绎东来。据文献记载,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的君主都亲自出马,信奉胡天,参与国家祀典。近年西安北周安伽墓志和石床浮雕画的发现,第一次用确凿文字和生动图画填补了北周官方信奉祆教史实的空白,也清晰直观地说明了祆教东传长安的情况。但是在会昌五年灭佛时,祆教僧侣也遭遇厄运,在唐朝流行了二百多年祆教,在官方严厉取缔下走向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