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长安十二时辰》才知道日本才是大唐文化保存还原度最高的国家,是吗?

《长安十二时辰》里妆容造型都可考证,很用心的剧组,把大唐的盛世展现的淋漓尽致。

要是比较一下不难发现是有相似之处,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国的文化输出有多强大。

还有在日本的人大概都知道现在日本路牌上都是汉字,正式标题也是汉字,当然读音不一样。

关于服装是国内甲圈的顶尖制作人温陈华老师和萧何老师所做,温陈华老师在业界内被称为“中国唐宋甲胄复原第一人”,有行业内顶尖人士助力,最后呈现的效果的确惊人,剧中出现的盔甲皆是真甲,质感惊人,甩了以往古装剧里的塑料甲几十条街,各种细节之处,如胸前名牌,头盔内的盔衬,让人拍手叫绝。

日常服装方面,有黑泽明的女儿黑泽和子担任造型指导,她曾担任《极恶非道》《黄昏的清兵卫》《武士的一分》等著名日本影视的服装设计工作,日本号称唐文化的继承人,这次也号称要还原大唐盛世,以剧中呈现的效果来说,应该是做到了。

到目前十二集为止,动作场面还是较少,集中的打戏只有大约两三场,但动作流畅,观感极佳,动作导演高翔曾负责过《十面埋伏》,这次同样是不辱使命。

以上内容确切证明这剧的卡司给力,但宣发时总让人提着一颗心,归根结底还是国产剧的老毛病了,宣传吹上天,看剧戳瞎眼。宣传上的卖力总让人疑心是剧的质量不过关。但这次不同,已经看完全剧一半,这颗心总算可以放下,烂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里悄咪咪的说一句,原著已经算烂尾,如果照原著拍,影视剧不背锅;如果电视剧能把结尾改好,自然是功德一件。事实上从某位幕后黑手不停地在镜头面前晃悠混脸熟来看,这个问题十有八九是要被解决了,在原著里,因为审查等一些不明原因,最后正常事件甩锅给了路人甲,让人大呼坑爹。)

满身书生气,却有一股莽劲儿的诗人程参(其实就是写白雪歌的岑参,历史上这一年他正好入长安赶考),让人可笑又觉得可爱,简直是搞笑担当,一出场就是满屏哈哈哈;吐槽熬夜变老的姚汝能,时不时贫个嘴的张小敬,放狠话的乞丐头子贾十七,元载家的犀利嘴炮小胖丫头,经常让人紧张时刻来一场爆笑。整体的节奏就是紧张,但你以为它要紧张到底时,他突然让你笑了一下,瞬间神经放松。当你以为要放松休息时,气氛又被调动起来。正是在这种张弛有度,全无任何废笔的节奏下,才能让人不舍得快进一秒钟,安安心心的看完整部剧。

曹盾导演虽然因为海上牧云记被诟病,但这次用实力证明了只要有好故事,他的业务水平能力还是能维持在良好线以上的。此剧基本可以预定了今年的最佳国产古装剧,以后也会成为同类型剧的标杆,来鞭策同行。

有人在提曹盾导演,先要说的是,以喜好和偏见来下定论,得出一个好导演或者坏导演的结论是非常扯淡的,排除业务能力令人发指的不及格导演以外,每个正常导演都会有其个人擅长和被人诟病的地方。

曹盾起初是编剧出身,后来又转为摄影师,担任过《金粉世家》《蜗居》等剧的摄影指导,做编剧时也拿过不少大大小小的奖,后来执导筒和滕华涛一起拍了《裸婚时代》,正式转行导演。

大家夸《长安》镜头漂亮,色彩审美高级,这也正是因为曹盾的摄影功底深厚;曹盾的优缺点也很明白:画面细腻耐看,服化道出众。劣势也明显:常常抓不住大主线,不擅长宏大叙事,容易沉浸到无关的细节里自我感动,取舍不佳。

如果类比在刻画一条巨龙,我们接受一条精致的巨龙,也希望它每一片龙鳞都灿烂夺目,但我们最终喜欢的是龙飘逸的形态、高贵的威仪,而不是每一片龙鳞精致,身形却满腹油膏,肥如泥猪的丑龙。

早晨从下午开始,带你一起读马伯庸原著《长安十二时辰》第四十二回。

看原著,更深入。

原著中的日本人

在《长安十二时辰》的原著小说中,张小敬从伊斯手中得到鱼肠无意中掉落下来的竹片之后,就像抓到了最后的救命稻草一般。

紧跟着他想到了在昌明坊也曾看到过许多竹片,这些竹片现在应该还留存在靖安司的证物房内。于是他没有顾忌姚汝能发出的警告,再次潜入了已经是虎狼之地的靖安司。

张小敬在伊斯的帮助下,得到了那些竹片之后,第一想到的就是去找长安城里的一位高人鉴定。

此时伊斯还很不服气,因为他不认为谁的眼力能比他强。

张小敬感慨着对伊斯说:你知道在靖安司的大殿里,曾经有一座长安城的萎缩沙盘吗?

那可真是精巧绝伦,鬼斧神工啊。而我要找的就是制作这座沙盘的匠人。

而最有意思的是这个匠人并非是大唐人,而是日本人。

他是跟随遣唐使来长安学习大唐技能的,而且这人天分极高,在长安待了十几年,已经把技术练得炉火纯青了。

这位匠人名叫晁分,而他的主人是大唐的四品官卫尉少卿晁衡,也是一个日本人。

晁衡,日本名:阿倍仲麻吕,是日本奈良时期的遣唐留学生之一。

后来,他在开元年间参加了大唐的科举考试,一举高中进士。

晁衡与李白是知己好友,李白在听闻晁衡在归国的船上遇难,就悲痛地写了一首诗《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后来晁衡又返回长安后,看到李白的诗深受感动,又写下了一篇《望乡》,用以表达自己对大唐的眷恋。

卅年长安住,归不到蓬壶。一片望乡情,尽付水天处。魂兮归来了,感君痛苦吾。我更为君哭,不得长安住。"

日本人晁分确实厉害非凡

张小敬去找晁分的时候,还担心今夜找不到晁分。

可是让张小敬意想不到的是,在找到晁分之时,他发现在长安城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晁分还在家里钻研技艺。

此时的晁分已经对瓷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对于竹子的东西没兴趣了。

所以当张小敬拿出竹片时,他看都懒得看。

但是当他听张小敬说到靖安司大殿被烧之后,他着急了,他问张小敬:我的沙盘呢?

张小敬回答:已经被烧成灰了。

晁分听了一声怒吼,两只铁臂竟是把一整块柏木板断成了两截。

晁分痛惜不已,因为这个模型是他借给靖安司的。

他预备以后要带回日本,照着模型再造一个长安出来。

晁分问到底是谁下的手,张小敬拿出那些竹片,这就是抓住凶手的线索。

晁分看了那些竹片之后,非常快速地就分辨出了这些碎片是出自十二个匠人之手。

这其中最特别的是伊斯捡到鱼肠留下的那块竹片,晁分看到这块竹片就知道这是做麒麟臂留下的碎屑。

于是,晁分分分钟就帮助张小敬找到了“阙勒霍多”的真凶:太上玄元灯楼。

所以,从《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小说中,我们就已经能从细微中,发现当时的日本有多崇拜大唐的技艺和文化。

当时的大唐是那么地耀眼,当时的长安是那么的伟大,当时的大唐人是那么的骄傲。

晁分想将整座长安城搬回日本,晁衡更是恨不能一生都住在长安。

这就是大唐,这就是长安,当时世界的第一强国,世界的第一大都市。

早晨从下午开始,和你一起看原著小说《长安十二时辰》第四十二回。

喜欢请点赞,加关注,欢迎评论,还有后续。

确实如此,日本是对隋唐文化保存度和还原度最高的国家。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由于制作精良,并且对盛唐时期的长安街景、人物服饰等都进行了高度的还原,因此也获得广大网友的一致好评。而《长安十二时辰》里头所刻画的唐朝场景,也确实与今天的日本颇为相像。

其实, 日本能将大量的唐朝文化保存下来,一点都不奇怪。

首先,古代日本是学习唐朝最彻底的国家。

自白江口一战惨败后,日本就开始对唐朝启动膜拜模式,不断的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日本的和服、茶道、建筑、习俗等许多方面,都留有浓浓的唐朝栖息。日本的武士刀,实际上就是师承著名的唐刀;日本著名的古都奈良(当时叫平城京),当初就是复制唐朝长安城营建的“缩小版长安”......

(上图为剧照中的长安城,下图为日本奈良)

其次,日本时至今天还能大量保存唐朝文化的内容,除了学习得够深入外,还与其岛国的性质有关。

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因此在古代,日本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屏障——海洋。这使其具备很好的封闭性,并且能避免大陆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的侵扰,从而将唐朝文化很好的保存下来。

而中国不同,自唐朝灭亡后,北方游牧民族也接连发展出强大的政权,比如辽国、金国、元朝和清朝等。其中,元清两朝更是完全灭亡了汉族政权,成为大一统王朝。面对外族的不断入侵,汉族与北方民族之间也在不断融合,过去的汉唐文化就逐步消失了。

尤其是满清入关后,强行推行削发易服,我们汉家衣冠都被磨灭了,使得汉文化遭受沉重的破坏(过去明朝的衣冠,反而被韩国继承了)。时至今天,我们除了能在古代画作中了解到唐朝文化外,在现实生活中,已经难以在找到古代中华的文化影子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作者:小贱贱

2022-05-02

202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