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青铜器上的的牛,不像现代中国的牛,有点像印度瘤牛?

亦文亦物谈古迹艺术:西汉古滇国的八牛贮贝器为何如此古怪?背后有玄机

(感谢邀请,本文约900字,阅读需时4分钟)

这件文物上的牛看上去似乎与今天的黄牛、水牛差别很大。没错,牛最有可能是印度瘤牛。为什么西汉时期的云南文物会出现异域的动物?这背后有许多原因,亦文亦物老师今天来解读一下古滇国的贮贝器:

1、神秘的贮贝器

贮贝器,是古滇国人用来贮存当时货币的器具,也就是俗称的保险箱。当然,滇国流行的货币并非是金银器,而是海贝。上世纪50年代,在云南晋宁石寨山逐渐发掘了一批墓葬,在这批可确定的34座墓葬中,共出土了90件贮贝器,还有一件采集品。这最后的一件采集品在1999年被云南省博物馆调拨给了上海博物馆,全称是“汉代青铜虎耳八牛贮贝器”,它腰部为对称虎形,攀越回首,盖顶铸造有八只牛。这件器物当时破损严重,完全已经变形,盖子都扣不上,至2000年才彻底矫正修复完好。

2、印度瘤牛

在这些铜铸贮贝器中,出现了大量的牛,体型硕大,两角极长,从额头平伸出去,到末端再向上翘起,脊背处有一块很高的驼峰状隆起,与今天常见的牛大相径庭,史书称之为“封牛”。

封牛,现而今也被叫做瘤牛,这个说法倒是实至名归。在古籍《上林赋》中有记载,《后汉书》曾提到,阳嘉二年,疏勒国献狮子、封牛。宋代的《海录碎事》也记述:梧州出独峰牛,土人乘骑如马,谓之角乘。“疏勒国”便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相当于现今新疆喀什噶尔。也就是说,2000年前的西汉,广西、云贵地区就有驯养封牛的历史。

但事实上,汉代封牛与现代瘤牛还是有一定区别。

(古代封牛文物)

(瘤牛)

封牛在当时应属体型较小的黄牛,前额突起,两角下垂;而青铜器上的牛却体型巨大,可能是云南南部残存的印度野牛的后裔。今日之瘤牛,它原产于印度,脖子上有一个硕大的牛峰,就如同一个大瘤子一样,喉部则十分松弛,有很强的抗热和抗病能力,基本为热带所特有。但仔细看,今天的印度瘤牛有的也不算大,牛角短小,这也不符合西汉贮贝器上的古滇国牛的形象啊?

所以,真相到底如何,很难讲,只能说是印度瘤牛在2000年前的早期驯化形体,还没有脱离野牛的范畴,这代表了中华民族长达数千年的畜牧驯化历史。

关注【亦文亦物】,自驾实地考察,看更多山西顶级国保古建、古迹艺术、经典人文知识

【文藏来答】题主配图就是云南那边的储贝器盖子上的牛了吧。在古滇国牛的形象广泛出现于滇国的青铜器物上,而牛当中最为常见的品种当属这件器物上所见的巨角隆脊的“封牛”,也作“峰牛”或“犎牛”,所指就是这种脊背近颈处有隆起的牛。

古滇国时期,牛是滇人重要的肉食来源,同时还充当社会经济的一般等价物,牛对于滇人而言既是财富的标志,也是威望与地位的象征。将牛雕铸于铜鼓之上,表现了人们彰显富贵的心理和对财富增长的渴望。

虎牛鹿贮贝器,战国(475-221年)

器物呈圆筒形,束腰,子母口。在其腰部装饰有精美的线刻纹饰。器盖中央雕铸一头壮硕的封牛,另有一虎、三鹿以逆时针方向环绕其四周。这件器物最精彩的亮点在其足部,三器足均雕铸为踞跪的人形,双手上举,如同以头顶和双臂之力承托着贮备器,构思颇为奇特。由于滇青铜贮贝器器足均较矮,常被器身遮盖,器足多以实用为主,变化不大。器足经历了从扁方形足、圆形短柱足向虎爪状矮兽足的演变后,一直很稳定,几无装饰。这件虎牛鹿贮贝器一反常态,对器足着力刻划,尤其彰显出了器主人尊贵的地位和至高无上的权威。

更多古董拍卖!文物赏析!咱们【文藏APP】见哦!~

立牛铜贮贝器,战国(475-221年)

五牛一鼓贮贝器,战国(475-221年)

贮贝器为滇文化所独有的一类贮放贝币的青铜器,是世界青铜时代文化遗存中仅有的发现,被视为滇国青铜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杰作。

古滇王国时期,铜鼓被视为“国之重器”,是权力与身份的象征,而牛则是财富的代表,这件贮贝器集权力和财富于一身,在奴隶制社会形态下的古滇国,能用此器物者,必是处尊居显。真正的贮贝器,是以束腰筒形贮贝器的出现为标志的。这些贮贝器的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已经远远的超越了其实用功能。

牛纹是古代青铜器上的重要装饰,多于器物的颈,腰上作牛的全形。牛体圆肥、大首,头上有一角或两角,前足多作跪卧状,但全形的牛纹很少见。一般为牛头纹较多见,有的以牛形作成器物的,如犀牛尊,还有以牛头浮雕器物的盖或提梁的两端,如北京琉璃河出土的牛头鬲。牛是家畜的重要成员,也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在民间,牛是十二生肖之一,牛勤劳肯干,任劳任怨,大家都很喜欢它,因此很多青铜器也采用了牛的形象。在殷人观念中,体格健壮,有一双弯曲而有力的大角的水牛更具灵性,所以让它充当人与神沟通的媒介,扮演通天地神兽的重要角色,主要用于祭祀。在商周时代的神话和美术中,动物或动物纹样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祭祀中被视作神奇力量,扮演沟通天地的助手。《左传》宣公三年王孙满在回答楚子的问题时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枚,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在王孙满看来动物中有一些是帮助巫师通天地的,而它们的形象在古代便铸在青铜彝器上了。

瘤牛形象属于古滇文化器物中比较重要的装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云南出土的古代文物中,瘤牛的原型图像却发现不少。近来从沧源佤族自治县发现3000 多年以前的岩画中众多的牛和狩猎图像,反映了云南少数民族先民从狩猎向驯养过渡阶段的生活, 其中不乏瘤牛身影。在滇池附近的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等地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中,有大量驯化后的瘤牛青铜器铸像,其造型古朴骄健,形象逼真,鬐甲前上方具有高而隆起的瘤,发达的垂皮,圆长而结实的身躯,粗长的尾巴,除了两只向上向内弯曲的巨大长角外,整个形象酷似现存的瘤牛。《后汉书》中提到的“焦侥种夷”所献封牛,即是汉代永昌郡(治所在今云南保山)西南少数民族进贡给中央王朝的贡品。这说明在当时的中原地区,封牛(瘤牛)尚属一种非常稀罕的奇怪牛种。今天的云南地区仍然有一种很有名的瘤牛,云南高峰牛,应即是云南古代瘤牛的后代。

2022-05-24

2022-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