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高考难度今非昔比了,20年前考上清华的今天大学都不一定考上,是这样吗?

首先您先要理解,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不是认证类考试。

认证性考试,指的是类似于四六级考试,你只要到了多少分,就能通过认证,不管别人考的比你好还是比你差都对你没有太大的影响。

选拔性考试,指的是不管多少人参加考试,我就录取1000名学生,多的我就不要了。所以别人的考试成绩和你休息相关。

他的竞争性是相对性竞争,比如今年由于疫情原因,大家都没有复习好,最高分就考了600分,如果他排在全省第一名,照样可以上清华。

比如20年前,清华在你们省就招30个人,现在招500个人,如果考试人数不变的话,现在的竞争性肯定更低。

所以你的问题想展示20年前的人比现在参加考试更厉害或者更聪明,这是不存在的。现在的最优秀的学生的总体综合素质肯定更好,这个不用怀疑。

实实在在讲,这句话的逆命题成立。,现在能考上清华的孩子,如果回到20年前,

可能很多人都考不上清华。

难道说民国时期考生清华的人,现在更考不上清华吗?

难道建国初期的清华学子都比现在考上清华的学生笨吗?

优秀不优秀不是凭借高考的难度来定的。

80年代,考大学升学率是7%,本科加专科的升学率仅仅是现在的十分之一。

现在难度大了吗,看看80年代,看看90年代的高考难度....

感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

有人说高考难度今非昔比了,20年前考上清华的今天大学都不一定考上。

先说明一下我的个人观点,我认为这种想法纯粹是无稽之谈、妄加揣测。20年前能够考上清华的学生,现在考上一所大学如同探囊取物,至于原因如何,且听我娓娓道来。

20年前,从时间上推算应该是指的1977-2020年这段时间,这段时间的高考录取率从最低的5%逐步上升至59%,高考的难度是非常大的,想要考上一所大学真的很不容易,更何况是考进全国最好的大学——清华大学。

但是到了如今呢?从2016年起,全国高考录取率已经连续4年超过80%,2019年在高职扩背景下,全国高考录取率达到了历史新高的88%,绝大多数考生都能够如愿考上大学。20年前能够考上清华的学生,其智商在现在考上一所大学不要太容易。

20年前考上清华的学生,也是在几百万考生的严酷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也是同届考生之中的佼佼者。你不能认为,经过20年的时间,他们就不在优秀了,就不能够应对现在的高考了。

总之,目前高考难度是今非昔比了,过去上了高中考上一所大学难度很大,但是到了现在,只要学生努力学习,基本上都能如愿考上大学。20年前能够考上清华的学子,其智商在现在的高考也同样能考出不错的成绩,你怎么认为呢?

我是20年前(1998年)参加高考的,我觉得20年前考上清华的,放在今天照样是精英。

虽然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任何时代都有精英,但金子在任何时侯都会发光的。

一、二十年前的高考录取率不到30%,现在录取率已超过60%.

记得98年参加高考时,老师说今年高考扩招了,全国招生108万,我所在的重点高中连大专算上才考了不到200人。现在全国高考录取600多万,我上学时的高中仅二本上线就达1200多人,二本上线率达60%以上,显然二十年前上个大学要比现在难多了。

二、教材变化,各有所长,但学习能力不变。

二十年前高考实行的是“3+2”政策,只考语、数、外、物、化五门,每门150分,物理、化学的难度比现在大得多。当然英语水平跟不上现在,那时初中才开英语,也不考听力,现在小学就开始学英语了。但无论教材怎么变化,他们的学习能力不变,学习好的放在任何时侯只要加以训练都能考上。

三、二十年前没有那么多辅导班,没有那么多教辅资料,全靠学生自己努力。

现在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上什么辅导班、培优班,教辅资料满天飞,很多学生的成绩都是靠钱堆出来的,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不强。二十年根本就没什么辅导班,只有靠学生自己努力;也没那么多资料,都是老师选的题或课本上的题反复做,反复理解。

四、二十多年前不要说考上清华、北大考上大专科都让人刮目相看。

二十多年前只要考上大专都很高兴,因为那时大专毕业也分配工作,全村人都会羡慕。现在大学生多如牛毛,就算考个一本也比不上二十多年前的大专影响力大。

总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二十年前的清华大学生,现在都已步入不惑之年,成为了各行各业的精英,白然也不会输给现在的大学生。

謝邀回答:这是个伪命题。50年代初,大学的录取率熊超过90%。可那是的人上高中的都很少。尤期是女生。科学不断发展自然增高。只有和同时代比。过去式。叫做历史。

这种看法显然是错误的,个人认为:20年前考上清华的,今天仍能考上清华;今天考上清华的,20年前却未必能考上清华。

教育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跟国家的经济密切相关。建国以来,我国高考经历了一波三折,从取消高考到恢复高考,再到扩招,直到现在录取率逐年上升。

每个时代的社会背景、教育资源、教学水平都不一样,导致高考的难度也不一样。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还得要从我国的高考历史沿革说起。

先来简单了解一下建国的高考沿革(截止2000年)

1949年,我国的高考,仍沿用民国高等学校单独招生制度。

1952年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于8月15日、16日、17日举行,考试科目共8科:语文、数学、化学、中外历史地理、物理、政治、生物、外语(俄语、英语)。

1966年至1976年“文革”期间高考中断10年,于1977年恢复。当年高考分为文史与理工两科,文史类科目是政治、语文、数学、史地(历史和地理),理工类科目是政治、语文、数学、理化(物理和化学),报考外语专业的要加试外语。

1979年起,高考时间改为每年的7月7、8、9日。(2003“非典”那年,高考时间改为6月7、8、9日)

1981年,英语列入考试科目,以30%成绩计入总分或者参考,另外在理科中增加了生物学科。从此, 文6理7模式形成,直到1994年。

1983年,教育部实施“定向招生,定向分配”,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的高等院校,按一定比例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同年,外语(英、俄、日、德、法、西等语言,可自由选择,一般选的是英语)正式列入高考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

1995年高考统一为五门科目,理科:语、数、英加物、化,文科:语、数、英加政、历,每门150分,总分750分。同年启动211工程建设。

1998年,启动985工程建设。

1999年教育部实施新一轮高考改革,推行3+X考试方案。同年,启动高校扩招计划,当年录取率一下从33.75%猛升为55.56%。

高校扩招带来的影响

20年前的2000年,正处于高校扩招的过度年,当年的考生是享受政策红利的第二批学生,继1999年录取率上升之后,2000年更是进一步提高到58.93%。从此,每年的录取率不断增加,到了2019年,高校录取率已经达到了81%

也就是说,现在100个大学生中,会比20年前多出23个上大学的机会。从这个角度看,如今的学生整体上更容易考上大学。

凡事有利亦有弊。扩招带来的好处很多,比如缓解就业压力、提高整体国民素质等,但也带来了一些弊端,最明显的就是导致了现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含金量缩水。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戏称:“一过街道口、本科生多如狗、研究生遍地走”的原因所在。虽然这种说法有夸大之嫌,但也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扩招后大学生普及率的现象。

前后20年,不同的环境决定了不同的教育

20年的时间,包括教育在内的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20年前,家长虽然也希望孩子认真读书,但没有今天的要求那么高,很多能考上大学的学生,都是靠自觉,而不像现在的孩子,天天都在家长的督促下学习。

20年前,学校也有升学要求,但没有今天的老师压力那么大。那时教得好不好,虽然也有一定的物资奖励,但老师们更多的是追求教育价值所在,不像现在动不动都跟资金、职称挂钩。

20年前,几乎不存在补课一说,更不要说如今多如牛毛的培训机构。那时条件好的学校,老师会印制一些复习资料,但更多的学生,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几乎就只有教材加一本配套练习册。现在教辅资料、培训班、网络、手机,都是学生补充知识的来源,可以说,只要学生想学,就不愁没有学习来源。

20年前,学生的生活条件没有现在优越,每天除了上学,还要帮家里做家务,尤其是农村的学生,煮饭、割猪草、做农活更是家常便饭,至于手机、电脑,也只是听人说过,但甚少有人用过。今天的学生不愁吃穿,家务很少做,基本就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

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的学生虽然压力大了,但人更“聪明”,条件更好,那么学习更好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不过,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把现在的学生放到20年前,将有大批的学生连高中都念不完,更不要说大学,乃至于清华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关于“高考难度今非昔比,20年前考上清华的今天大学都不一定考上”的说法,是不正确的认知。

有人说,如果把现在的试题放到20年前,那时的学生一定做不出来。我们不排除这种可能,但时代不同,社会环境、学习内容、教材深度、师资水平、学生条件……这些左右学习效果的因素也不同。

总的说来,如果把今天的学生和20年前的学生相比较,结果就是:20年前考上清华的,今天仍能考上;今天考上清华的,20年前却未必能考上。

大家认为呢?

关注“豆爸侃教育”——说教育事,解教育规,做教育人!

2021-11-04

2021-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