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没有什么东西,哪怕用现代的技术也造不出来?

我来说一个。

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据《后汉书·五行志》记载,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间,共发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地震区有时大到几十个郡,引起地裂山崩、房屋倒塌、江河泛滥,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中国古代有一种重要宇宙理论,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蛋丸,地如鸡中黄",天内充满了水,天靠气支撑着,地则浮在水面上。这就是“浑天说”。

而张衡就是浑天说的代表人物。

张衡不但注重天文理论研究,更擅长机械仪器的研制,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当时利用这架仪器成功地测报了西部地区发生的一次地震,引起全国的重视。这比起西方国家用仪器记录地震的历史早一千七百多年。

地动仪用铜制成,圆径八尺,形似酒樽,内部安置机关,按照八个方向,装八个龙头,龙嘴里各衔着一个小铜球,下面蹲着八只张嘴的蟾蜍。如某一方向发生地震,同方向的龙嘴里就吐出铜球,落到蟾蜍嘴里,人们就可以知道什么方向发生了地震。

张衡的这个事迹在《后汉书·张衡列传》、《后汉纪·顺帝纪》、《续汉书》里均作了详细的记载。

在现代,地动仪复原研究一百多年来都没有复原出令人满意的张衡地动仪模型来。

虽然后来宋力斌成功的复原了张衡地动仪,但是里面的结构是采用了现代计算机设计、现代金属合金工艺才算是实现了地动仪的基本功能。而在几千年前我们中国古代工业水平还没有现代这么发达的情况下,又是怎样实现的,这就无法真正复原了。

古代能制造而现代制造不了的东西我想有很多,除了前面几人回答中提到的张衡制造的地震仪,本人再试举几例。

一、木鸢

很多人都有飞天的梦想,渴望能像鸟儿般在蓝天自由飞翔。传说木匠的祖师爷公输班,因是鲁国人,又称鲁班。手艺巧夺天工,非常高明。传说他曾用木头做成飞鸟,在天上飞三天三夜都不下来。

二、木牛流马

看过三国演义的想必都知道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利用木牛流马运粮,通过了古人为之感叹的栈道,把粮食运到前线与魏国交战;这些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有详尽记载。《三国志》中还特别讲述了木牛的形制和流马的尺寸,给后人复制木牛流马提供了依据。然而此后再没有木牛流马的记载。虽然现在有多人声称完美复制了木牛流马,然而不论是载货量还是操作流畅度以及成本都与文献记载大相径庭。

三、陌刀

陌刀是唐步兵的正式装备 ,为步兵主战兵器。多本历史文献中记载陌刀“如墙而进”“人马俱碎”,然而今天我们连陌刀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只能根据文献记载来揣摩。为什么失传呢?因为唐刀用的是包钢法,用料极为奢侈,刀剑制作工艺繁琐复杂,财政困难,经不起战争的消耗,而且唐律是禁止陌刀陪葬的,故而陌刀逐渐退出战争舞台。

虽然这些东西我们没有办法做出来,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类已经使用上了更多更好的产品来代替它们,所以也不要对这些东西的失传抱太多的遗憾。



美妙绝伦的素纱蝉衣,其重量只有49克。为了保护这稀世珍宝,文物部门曾与中纺部联手,制作几件仿品。用现代技术及高端的纺织工艺,做出了数件。但没有一件重量低于80克的,而且达不到原物的密度。测其外表,根本没有那薄如蝉翼的光泽,手感也不似原物那么温润光洁。无奈,只好放弃。所有参与者都望"衣"兴叹,赞美聪慧的先人们…

别看现在社会这么发达,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有。但是根据历史典籍来看,有很多物件古代“貌似”有,但是现在很难复制出来的东西。

地动仪

张衡生活在东汉末年,地震频繁。为了救百姓于苦难之中,历时多年终于研究出了地震仪。但是很不幸的是地震仪原物失传,而制作的技术也不得知。几代人的努力下,都没有能够把地动仪完美复制出来。

Δ地震仪

一直到了上世纪50年代,科学家凭借地震仪记载的256字“复制”了一个模型。也就是我们小学课本所看到的,但是没有实用价值。而张衡地动仪也受到国内外专家怀疑,如今已经被删除出小学课本。

木鸢

木鸢又叫做风筝,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东周墨翟首成: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如果只是简单的风筝,那岂不是太简单了?

我们现在的风筝其实是鲁班改进而成,用的是竹子,纸张糊成。而墨翟所制造的木鸢,是单纯的木头打造而成。现在还没有人能模仿出来相同木鸟,可以迎风飞翔。

木牛流马

木牛和流马相传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制造而成,单独者日行数十里,群行者日行三十里。被诸葛亮用来运送粮草,如今制造技术已经失传。

后人一直致力于复原,因为原物已经不可考究。根据历代文献记载,解释多种多样。如今已经很多人自称复原,但是也没有历史资料记载好用。

陌刀

出现在唐朝,主要用来对战骑兵。陌刀的形状多种多样,不同地方又有所改进。根据历史资料记载,陌刀的制作方法复杂,所用的原料比较奢侈。而且古代冷兵器属于消耗品,不允许陪葬,如今制造艺术已经失传。

瓷器

我说这只是笼统概念,现在虽然很多地方仍然烧制瓷器,但是绝大部分优秀的瓷器制作技艺已经失传。如今很多瓷器被拍卖到千万上亿,不仅是其历史价值,还有其烧制手法工艺。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五千年有太多的变数。还有太多是文献没有记载,但是确确实实消失在历史长河当中。如今很多技艺也即将失传,我们必须想办法去保护。

古代能制造而现代制造不了的几乎是没有,因为现在的科技比较发达,电子制造设备也是日新月异。之所以说古代制造的一些器物技艺比较精湛,是由于当时生产力和自然条件所决定的。比如东汉末年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其内部构造和对地震预测的准确性可以称得上是惊天动地的大发明。放到今天的话,这样的地动仪还能造出来吗?我们国家现在都能够制造出探测外星生命的天眼望远镜,应该是可以制造出类似的地动仪。古代还有很多的科学技术发明被人所称道,木牛流马、记里鼓车、指南车、印刷术等等。

可我想说的是,在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是一本书。这本书说出来大家都不会陌生,甚至到今天依然被世界各地所选用。它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的一部兵法奇书。《孙子兵法》虽然只有六千多字,十三篇文章,但是却字字珠玑,句句精华。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作者是春秋时吴国的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这本书之所以无人能及,在于它的实用性无可匹敌。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这是谋攻篇里的一段话,在今天的军事战争中仍然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这本书的伟大还在于它对后世的影响。美国西点军校和哈佛商学院把《孙子兵法》作为高级管理人才培训的必读教材,日本商界奇才松下幸之助认为《孙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灵,必须顶礼膜拜,认真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发达。该书也被翻译成英、俄、德、日等20种语言文字在全世界广泛流传。

孙中山曾说过:“ 那十三篇兵书,便成立中国的军事哲学。所以照那十三篇兵书讲,是先有战斗的事实,然后才成那本兵书。”换句话说,孙武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将军历经大大小小、出生入死的各种战役才总结出这样一本兵法巨作。《孙子兵法》的出现远超各种有型的制造物,它不仅仅是一部军事智慧的凝练,它更是炎黄子孙几千年来思想和文化的结晶。

2021-11-18

202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