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亮明观点:竟然是影响,就有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之分。京杭大运河对各河段内沿岸及周边的影响力显然不能一概而论!大体上京杭大运河首尾两端对周边城市的影响力积极方面高于消极方面,对沿岸城镇在现代化发展上的影响,大运河这个区位因素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影响力!!!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最开始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
大运河的历次修建,扩宽,延长,都是作为各朝各代国家重点建设工程而施工的!!!(这点非常关键!!!)因为大运河修建时间极长,这里我人为的将题目讨论的范围限定在元朝翻修后,弃洛阳直至北京之后,这个时间段内!
作为一项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元朝之所以大肆翻修大运河,最关键的因素,是政治因素,其它都是次要的!
因为元朝立国后,摆在统治者面前的第一大问题,不是经济发展,而是如何实现王朝内部的稳定,制约内部稳定最大的障碍是什么?是粮食!元朝定都北京后,对粮食的紧缺,史料上有明确记载,造成粮食紧缺的原因主要有:连年征战,对基础设施的大量破坏,农耕人口锐减;游牧民族自身不善于农耕;北方气候因素等。
在封建社会,缺粮无疑是对政权统治最大的挑战!正是基于此,元朝才下定决心翻修大运河,在没有翻修大运河之前,元朝是通过海运,将南方的粮食运至北京。
元代海运相关情况
1282年元朝政府的60艘平底船建造已毕,在朱清和张瑄的主持下,漕船在今天的江苏省太仓县浏河装粮,大船装载1000石,小船装载300 石,60艘平底海船共装运漕粮4.6万石。船队离开港口以后,经扬州,过海门县以东的黄连沙咀和万里长滩,然后向西北航行,到达淮安、盐城县,再往北行,沿着漫长的海岸线一直北上,在今天的山东荣成地区折转向西航行,到达登州古港,继续西行进入今天的海河口,整个航程历时四个多月,所有粮食于1283年3 月到京。数目虽不足观,却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这次航行证明了海路运输粮食的可行性。当时张晃为有一句诗“国初海运自朱张,百万楼船渡大洋”,就是形容当时海上运粮的情景。
出航成功使得元朝统治者对海上漕运更加重视,至元二十年(1283年),朝廷建造漕船2000艘,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又增加了3000艘,全部投入漕粮运输。海运漕粮的数量逐年增加,到了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漕粮年运量达到了159万石。
但是,13世纪80年代中期,台风和恶劣的气候条件造成大量沉船,外加元朝统治者在管理海运船只上的能力不足,多方面因素促使当朝者认识到需要另辟一条替代的运送粮食的途径。
上图:元代海运图
为什么要先说元代的海运路线,因为海运与内河(也就是大运河)运送的主要货物就是粮食。政治因素高于一切!!!
正是这一切为了粮食的初衷,翻修后的大运河起于杭州,直达北京。让以下几座沿岸城市载入了史册:大都、通州、直沽、临清、济州、扬州、杭州。
在具体说明大运河对沿岸城市的影响前,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概念,大运河是人工在几条天然水道上施工作业,挖出一条纵贯南北的运河来的!各个河段的水位不是完全一致的!!!外加元朝时大运河首要的政治因素一切为了运粮。
所以遇到沿岸干旱时,运河也不放水灌溉;沿岸遇到洪涝时,运河也不会围堰断流,一切以漕运畅通为重,一切以中央利益为重。这种特殊性,注定了运河沿岸的繁荣,是有限度地繁荣,在元朝时能够依托大运河繁荣起来的这几座城市,与其说是大运河促进了它们的繁荣,不如说是它们自身优质的城市区位因素中,加入了大运河这又一个优质的交通因素。直白些就是,城市本身够优秀,大运河只是锦上添花!这是大运河对初具规模城市的积极影响。
因为大运河的存在,而导致的消极影响,最知名的就是曾经富庶的苏北地区了!
当人工运河干扰了自然河流域,且人工河道长时间不会消失,就会造成水文的变化,苏北地区当穷下来的原因还有黄河夺淮、加上后来治黄时堵北流南的原因在里头,但是大运河的修成,是苏北走向没落的开始。而历史上类似于苏北地区这样的,因为大运河的修建,造成原本不甚发达的城市走向没落的,还有很多。
主要原因就在于,大运河将各个城市原本赖以生存的原生态水道进行了破坏,而又没有起到水利设施的调节作用。导致旱涝两季水文的异常,加上元朝时,大运河沿岸基础设施的薄弱,地方政府也没有能力统一对当地的交通路线进行重新规划,导致制约城镇发展的交通因素,在大运河的干扰下,屡屡下降,直至没落。
自元朝重修大运河后,及至元朝灭亡,元朝统治者展现出的漕运管理能力,堪称灾难!元朝混乱的漕运管理体系,直接加剧了漕运体系与地方政府,与沿岸百姓的矛盾,至元朝灭亡时,元朝的漕运管理系统也没有捋顺出一条明晰的管理线。元朝时漕运每年都在改革,漕运系统也每年都在清理大运河,在维修大运河,但是因为顶层设计的原因,注定了元朝的漕运改革,是越改越乱,对大运河的清理与维修是越修越堵,大量的资金投入,不仅没有改善大运河的水道状况,反而加剧了大运河沿岸民众的生活负担(年年修理,都要免费劳作,既耽误生产,又影响正常生活。)
说完了大运河对沿岸城市整体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后,咱们再来看对城镇现代化的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一座城镇的现代化发展,是伴随时代前进的,你不可能指望封建社会时期的城镇发展情况,超出封建时期的整体水平!一味强调大运河对沿岸城镇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是片面的!沿岸城镇的发展,能否实现现代化,最大的限制因素,是社会整体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大运河自元代以后,在政治因素(漕运)大幅下降后,显现出的对沿岸城镇在经济、文化交流中所产生的影响力,是逐渐提升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大运河对沿岸城镇在现代化进程中最大的影响力,就是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开辟出了一条内河线路(原本是陆路交流,与海陆交流,这两条路线),加速了南北经济、文化融合的进程,扩宽了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媒介,伴随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加上对沿岸城镇有决定性影响的政治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这些大限定条件,大运河沿岸城镇才有可能步入现代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