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分传统中医和现代中医吗?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没有现代中医这一说法。中医理论已经非常完善了,要想再进步很难。而你们所谓的“现代中医”指借助了现代化设备来看病的中医医生。

借助现代化电气设备来看病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中医还是离不开望闻问切四诊。通过辨证施治来进行治疗。

现在很多中医院挂羊头卖狗肉,说是中医院,但骨子里却是在涌动着西医的灵魂。什么原因,利益所驱。一个中医医生,要成长起来非常慢,而西医医生要快的多。论挣钱,年轻的中医医生怎么比得过西医?所以很多学中医的医生也就开始西化了,不西化怎么赚钱,怎么买房,怎么成家?

想想,挺悲哀的。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看看中医发展史。

上古时代

原始社会,文明还未开化,人们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寿命极其短暂。那时候,还没医的概念。但钻木取火的出现,让人们知道可以向热取暖,以热祛除寒疾,这正是“灸”的雏形。

三皇五帝时期

巫、医不分家,“大巫为医”,上可治国、辅佐帝君。下可祛疾、疗养身心。 后世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大概就是从这儿来的。

夏商时期

“巫、医渐渐分开”,熨、浴、沐、砭术等医技基本成型,草灸和外科开始出现。这时的砭术是后世针刺疗法的另一个流派。

西周时期

医技渐渐丰富,外科、内科基本成型;草灸技术完善,针刺、药物系统一起出现,导引、祝由,也就是巫医,开始流亡边塞,大约分成三支,一支南疆、一支西域、一支漂洋过海。 五色、五气、五声等基本定型;麻醉术也趋于成熟。

春秋战国

医学阴阳五行、气血学说基本定型;《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医籍问世。由于派系之争,砭术针法断代失传、只遗留下内经针法,在上个世纪80年代被考古发现。 祝由术中的鬼门十三针部分性失传,到隋末唐初重新被孙思邈总结发现、但仍不完备。其中以气驭针、骨针、移花接木——类似于现代的同频共振,只在典籍中记载,没有实物。

汉代

医学发展达到顶峰,颇有海外来朝的气象,且一直持续到大唐。

此时《伤寒论》问世,外科却开始没落; 祝由术离散于各地,形成了道家的“符”、苗疆等少数民族的“巫术”。内地只留下了“祝由中的由”、把祝由中“祝”的咒语和媒介物(如蛊)丢失了。 针、灸、药物炮制、丹药丹道基本成熟,代茶饮开始出现。

两汉时期也涌现了李浮丘、张仲景、华佗等一大批名医大家。

晋代

到了晋代,“针灸甲乙经”出现,外科稍有发展、又彻底没落,只留下了伤科。

唐宋

药物开始丰富、开始出现国家办医、分科详细,方剂学出现了高度发展;

宋代出现了“天圣铜人”。唐代,日本和高丽大量从国内引进医学典籍、并派遣留学人员,现代部分资料就是从日本反哺回来的。

这一时期,开始了医学大融合、内地医家吸收了部分天竺医学和波斯医学的技术。

元代

正骨、伤科、药膳等开始呈现百家争鸣;瘟疫预防开始出现雏形。养生方面由于丘处机的出现(就是金庸小说里的那位),被提高到政府贵族行,并出现上行下效。

明代

《景岳全书》、《本草纲目》问世,方剂和针灸有了快速发展;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发展迅速。由于此时期医学分科过细,医术虽有创新,但是有走入歧途的感觉;并且地方性医术特色凸显出来,如少林寺伤科。

整体来看,明代医学除传染病外建树不大,并且医风不佳、颇为盛行“留一手”。

清代

对于医学古籍的注解达到顶峰,因为西方医学逐渐引入,社会上有了中、西医之分,也开始中西医学汇通之先河。地方性名医出现的不少,但是流传范围很小,对国内医学整体贡献不大。

清末民国

人们文风浮夸、不究国术,中国医学走入黑暗的没落阶段。医学和医技青黄不接、人才调零。出现了不少借助自身势力和政府势力打压中医的人,如俞樾(章太炎的老师)、陈寅恪、余云岫等。

近几十年

现代医学发展迅速,人民整体健康水平大幅提升,中医又开始崛起。老百姓对中医认同感较高,一些名老中医,中医世家传人受到热捧。中西医结合也成为医学界推崇的治疗理念。当然,否定质疑中医的也不在少数。

总的来说,中医发展比较曲折,有巅峰也有低谷,在汉唐时,达到巅峰,随后逐渐没落。所以,中医又有“汉医”之称。也可以说,汉医是中医的鼻祖。

古代中医和现代中医的区别:

1.治疗思维不同:古代中医更注重整体观,治疗时,会考虑人和环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现代中医因为受西方医学影响教大,对疾病、症状更为关注。

2.诊断手段不同:古代没有现代的各种高科技仪器,诊断全凭望闻问切,能否对症下药,全依赖个人经验。现代中医,诊断则更多依赖临床检查,望闻问切只是辅助。

3.知识体系不同:在古代,中医不仅是医学技术,还是知识份子必须涉猎的学问,阴阳五行、宇宙哲学,易经八卦,学完了可以参加科举考试、经世治国。现代中医知识面要窄得多,主要就是治病养生。

有!

从汉朝中医成型,到民国初年,是传统中医,且不管传统中医是否能治病,起码传统中医认可五脏六腑的实体,心就是心脏,肾就是肾脏,位置大小有很详细的描述。

民国初年,中医为反驳现代解剖学的质疑,由恽铁樵老先生,发动了一场中医理论革命,不再认可五脏六腑的实体,把它们和经络概念玄妙化,抽象化。并且认为西医要为中用,用以成就新中医,从此中医进入新中医时代。

现在的中医,无论从教育还是行医,都是新中医时代,看什么新奇就用什么,磁疗中医,电疗中医,量子纠缠中医等等乱成一锅粥。两个中医可以有不同的指导理论,你还没办法分辨他们哪个是正确的。

现代中医,如同电脑算命一样。样子好像挺现代化,本质上是忽悠。

区别就在于,中医院里的大夫都是拼命地挣钱,假借中医之名大敛不义之财,使得老百姓都怀疑自己的医学,你问问他们懂不懂六经辨证?他们只信仪器数据,谁都经历过去中医院去看中医大夫,未曾看病先让检查,用数据说话,请问这样的中医有何意义呢?好在如今还有些有识之士终于看清楚了治病的本质,古中医的意义就显现出来了,小小的一个感冒,让我们现在的中医就是嗓子痛了连看都不看让你喝点三黄片了,土霉素了,还好没让你直接开西药就算不错了,但是古中医却俨然不一样,我们必须要四诊合参,即使结果都是用了同样的药,但是其理念是不一样的,古中医会把不一样的结果告诉你,你能相信感冒会与子宫联系到一起吗?现在的人根本不好理解,但事实就是如此,这样的治疗才能够治本。有效的减轻感冒带来的后遗症。现代的中医能比得了吗?

传统中医,就会号个脉,开点汤药,扎个针灸

现在中医,心肺复苏,开颅,开腹,断指再植,换心换肾……样样皆通……

所以,现代中医看传统中医,觉得他们就像傻逼一样!

一般认为,中医分为现代中医和传统中医,其实传统中医还可以再分为古代中医(汉唐以前)和经验中医(汉唐以后至建国前)。

真正的古代中医并非如现代人所说的是经验累积来的,当然也有累积的成分,但是根本的来说,古中医有一套完整的认知生命的理论体系,有着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而这些与中华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如果用现代科学来分析或者解构古中医,则必然要犯最根本的方法论上的错误。

由于汉唐以后,真正的古中医所构建的一套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已经逐渐的破碎或者失传,后代医家即便是高明的,也不过是颉取了古中医的一鳞半爪,至建国前的一千来年,形成了经验中医,这一阶段主要靠经验的累积而形成了若干的疗效。

建国后,西医一统天下,开始了对传统中医的解剖和改造。对理论进行解剖学上的改造,对中药进行化学成分的定量精细分析。然后按照西医的对抗疗法,应用中医理论和中药。因而,疗效不佳岂非是应有之意?

2021-12-28

202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