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纯电动车主焦虑的是续航问题还是充电是否方便的问题?

好久没回答关于电动车的问题了。开了三年多纯电动车的我表示,续航和充电便利性都非常焦虑,但如果非要分个高下的话,后者相对更焦虑一些。

充电速度慢

其实在我看来,充电不方便才是续航焦虑的核心原因。2019年了,国内市场上10万以上的纯电动车续航里程普遍提升到400公里以上,续航最长的已经超过了600公里。一台本身不太省油的燃油车,如果赶上比较差的路况,续航也是600公里。换句话说,如今纯电动车的续航天花板已经高过燃油车的地板了,同时大城市的充电桩分布也足够密集了,但为什么600公里续航的电动车仍然不能告别续航焦虑,而600公里续航的燃油车却从来没有过续航焦虑呢?因为燃油车加油很方便,不光是加油站好找,重要的是加油是一种物理浇灌过程,3分钟就能再补充600-900公里续航。而纯电动车的充电是渐进式的化学反应,能量补给速度和加油不是一个级别。目前续航最长、充电最快的特斯拉Model3长续航版,峰值充电速度也不过是30分钟290公里。但别忘了,充电速度会随着电量的增加而减慢,达到80%以后会大幅退坡。Model3要想充满600+公里续航,至少要花三四个小时。3分钟600公里,不会耽误你的出行计划,但3小时600公里,势必影响你出行的灵活性。

一个加油站顶上千个充电桩

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底,全北京市加油站共有1010个,燃油车超过560万辆;充电桩共有4.2万个(全国第一),纯电动车不到40万辆。为什么1000座加油站能养活500多万辆燃油车,而4万多个充电桩服务不到40万辆纯电动车,人们还是觉得充电没有加油方便呢?这就是能量补给速度的差距。

一台加油机,同时可以给4辆车加油,每辆车花3分钟加油,续航600公里续航,理论上3小时可以给240辆车补充600公里的续航。一台快充桩,3小时只能给一辆Model3补充600公里续航。这样算下来,一台加油机的能量补给效率相当于充电桩的240倍。而且上述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还是以最理想的情况来算的,也就是春秋天不开空调,电池温度适中。到了夏天,不仅空调降低续航,电池还会因为气温高以及持续大功率充放电而触发热保护,限制充电速度;冬天,电池受低温影响,本身续航缩水,充电同样会限流保护,还有暖风这个电老虎。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纯电动车的能量补给速度,但燃油车依然是3分钟加满油。

一个只有4台加油机的小型加油站,就算有二三十辆车排队加油,等个十多分钟也就差不多了,之后加3分钟油就完事儿了。但是一个有8台充电桩的充电站,哪怕只有4辆车排队,你都要等一小时以上,才只是迎来充电的开始。所以,同样是排队,加油站和充电桩可不是一个概念。

没有充电桩的车主不在少数

有人会说,自家装个充电桩,充电不便和续航不够的焦虑不就都解决了吗?这话大致不错,但问题在于,纯电动车主要市场为一二线限牌限行城市,恰恰都是停车资源紧张的地区。就以北京为例,停车位数量只有乘用车保有量的一半左右,每天有不下6位数的车主为找车位发愁。

我自己的两个住处都有充电桩,一处暂时免费,另一处电价4毛7一度,无阶梯电价,可以说用车条件相当优越了。但我作为一个正常人,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不能“记吃不记打”,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我买车头一年也经历了只能依赖公共快充桩的状态,那段时间简直如同买了个爹:冬天续航从春秋天的300+公里,缩水到120-200公里,每次续航低于80公里就要开始找地方充电了。为了少跑几次充电站,也为了防止充电站可能有各种原因充不上电,我一个人时经常不敢开暖风。充上电还要干等一两个小时,而且电费还贵:国电充电桩每天7-23点电价在1.5-2元/度,按冬天百公里20度电算,一公里电费要花三四毛,和同级别汽油车的油费相比已经不便宜了,这还不算有的充电站要照常收停车费呢。

当然,续航本身也是纯电动车极其重要的指标之一,我们之所以希望续航里程越长越好,就是因为充电不够方便,长续航不仅意味着可以降低充电的频率,还意味着电池容量更大从而支持更高的充电功率。

汽车的出现,提高了出行品质、加快了出行效率、扩大了出行半径,更重要的是说走就走,想走多远走多远,中间不必停下等待的灵活和自如性。正是这个更高阶的属性才是汽车赋予用户的核心价值。这也是为什么各种公共交通工具已经无比便捷的现在,仍有许多人愿意花更多钱来买车开车用车的重要原因。然而纯电动车在中短期内还做不到,特别是充电速度如果没有一场革命根本无法和燃油车相提并论。现阶段凡是说电动车好的,都是建立在用车条件高度理想化的前提下:家里有充电桩,每天回家充满电,白天上下班规律通勤,几十年如一日,甚至因此定义电动车不用跑加油站所以比汽油车更便利。但是,如果我每天出行并不是100%那么规律化呢?比如我下班回家没多久,孩子突然病了/我有突发社交等等这些临时出行需求,那么此时还没充多少电的电动车还能有汽油车那样抬脚就走的便利吗?

主要是充电的便利性以及充电时间。

通常燃油车一箱油的里程大概也就500公里到800公里左右,但为什么燃油车很少给人续航焦虑呢?因为当我们发现油表开始亮灯时,在很多地方很容易就能找到加油站。如果排除排队的时间,5分钟内可以加满油,瞬间让你满血复活。即使排队加油,等待时间也很难超过半小时。如果你开在荒郊野岭,如果发现附近完全没有加油站,你一样会焦虑。

而纯电动车的充电桩数量和分布密度情况都要比加油站差很多很多,而且充电至少也要30分钟以上,如果遇到充电桩故障、充电速度慢、充电中断、充电车辆太多要排队以及燃油车占据充电桩等情况,后果自然是令人崩溃的,所以自然会焦虑。

肯定是充电焦虑第一!!做个简单的比较!!300辆车,按一个加油站10把枪算!再油量足够的情况下!最多3个小时搞定~!好的同样300辆车,全部用充电桩!!请问这个规模要多大???300辆车同时充电3小时能搞定??好的,计算说快充!3小时300辆!你妈什么概念??这个是要在服务器装小型的反应堆??开玩笑???别扯什么换电池啊,一个接头长期反复多次的重复插接,可靠?

续航根本不是问题,只要解决充电难,做到随冲随走,续航还是问题吗?国家应统一规范锂电池标准:电压等级、容量大小、接头方式及尺寸规格,据此广设换电池站,用户付费更换电池,随换随走,换电站像加油站一样方便,电动车一定会受国民欢迎而大发展。顺便把电摩电池一起考虑,会更受欢迎!

目前15万以下车型,纯市区乘坐1-3人情况下,全天空调,没有任何一辆车可以做到续航400公里的,目前没法突破这个瓶颈!续航焦虑通常在剩余电量50-80之间,会频繁肉眼关注屏幕电量。

国内纯电动车主实际是一个整体的焦虑状态,不仅仅是对里程焦虑或对充电不便的焦虑。

纯电动车象特斯拉这样的做到五百多公里的续航实际已经接近燃油车水平了。我们普通家用车满油续航能力通常也就是400-800之间,路况差或高原恶劣气候下燃油车的实际续航里程还会更短。

之所以燃油车不会让人焦虑也是多重因素共同来实现的。全国甚至遍布全球的加油站,让加油非常便利。加油速度只需要短短几分钟或十来分钟就可以结账走人,让人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玩越野的或老司机早年跑长途或遇到特殊地段只要车上有桶汽油,有桶机油和一桶水,真的是感觉只要是在陆地上,哪里都能去,心里踏实。

再看纯电动车的状况。纯电续航普遍偏短导致续航焦虑这只是表面现象,根本问题是充电时间过长使得用车习惯的颠覆。燃油车发现油量不多的时候你只要找个最近或最方便的加油站几分钟就可以继续上路了。然而电动车无论续航里程是多少,你必须规划好行程,尽量避免出现中途亏电的情况。这并不是充电桩多少的问题,而是一旦需要中途充电哪怕是快充也需要你至少半小时以上的无意义单纯等待时间。并且这还是理论上的快充,实际从发现亏电到找充电桩刷卡充电直到再上路所花费的时间成本会更长。因此从心理上车主自然会对续航里程产生焦虑也会对充电桩数量和分布及停车位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产生焦虑。

我们再来看全球销量最大的日产聆风,这样一款续航只有区区一两百公里的电动车为何在国外的车主很少抱怨续航焦虑?选购这款车的车主,通常是作为家庭的第二辆车,并且将它定位在城市日常通勤的位置上。那么,聆风面临的情况就变成非常简单的市区A点到B点,最多是顺路去趟超市或接上孩子的基本固定路线上使用。它面临的总里程相对固定变化不大,路程很短通常只有十几或几十公里(当然距离远的根本不会买它),聆风这看似不长的续航里程可以轻松应对单次或多次往返的。而国外中产阶级居住环境又普遍好于国内,家和工作地两点之间只需要一点或两者都有充电桩即可满足日常需要,无需考虑远途中途充电的问题。

由此可见,国外一两百续航的聆风热卖,国内三四百公里续航仍然焦虑得一塌糊涂的原因正是其定位不同所导致的。电动车你不可能车上多带两块电瓶来增加续航里程,屁股后面拖个充电车更是可笑,大城市的充电桩也不可谓不多。关键是国内车主是拿电动车来替换燃油车的做法目前是不可行的。说句不好听的,聆风的定位其实在国外相当于国内的电动自行车。骑电动自行车的人恐怕没有谁想着跑高速或者自驾游,他们也不会因为区区几十公里的续航去焦虑什么,更不会指望电动自行车去替代汽车。而目前我们国内的电动车主却是面临着拿个大号四轮的电动车去做汽车要做的所有事情,这要是不焦虑才怪了。

所以不要单纯去讨论电动车主到底焦虑得是续航里程还是充电桩太少亦或是充电车位不够的问题,这是没意义的。因为纯电动车改变的是你出行方式和用车习惯,这本不是现在它应该做的,而是被人为强加上去的。这就好比现在所有的飞机高铁和动车全部停用,让人们退回到只能选择绿皮车的时代你们难道就不会因此而焦虑吗?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就是,电动车是个很好很便捷高效的中短途代步工具,作为城市短途通勤的确有缓解城市地区污染的现实意义。但当今电动车替代燃油车还为时尚早,技术的不成熟仍然不足以让其成为燃油车的替代者,目前只能作为补充者存在。并且,在国内家庭唯一一台车的情况下,纯电动车并不能胜任如此的重担。

2021-10-26

202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