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的时候特别是近现代引发的森林大火最后是怎么解决的?

森林大火多数都是并不是沿着地面燃烧,而是随着强风,沿着树冠燃烧,这就是所谓的树冠火。这种大火的温度超过1000度,非常可怕,并且在强风的作用下,随着风向移动每小时8~25公里。

一旦出现这种大火,灭火工作就会非常困难,灭火人员也将面临巨大的人身安全问题。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森林大火都难以扑灭,那么古代发生森林大火是怎样解决的呢?

我们知道古人经常在清明节祭奠亲人,行军大战时也容易发生火灾,古人的灭火装备可不比现代先进,他们是如何扑灭森林大火的呢?

1.古人遇到火灾就会召集全村的人,领着水桶到森林附近的水源,比如:小溪、水井处,打水救火。

2.古人特别聪明老早就发明了设隔离带的方法灭火,这个方法直至今日还在使用。将大火在燃烧和未燃烧之间的地带,设置一个隔离带,以此来灭火。

3.森林大火到现在为止还是非常难扑灭,跟何况是没有专业灭火设备的古人,他们只能祈求上天降雨,以水灭火。

现代发生的森林大火,一般都是由我们的消防官兵为我们灭火,他们有专业的技术和设备,那他们是怎么灭火的呢?

1. 窒息法。将大火燃烧的媒介:空气中的含氧率降低,让大火窒息。通常食用机具扑打,用泥土覆盖或者是爆破等方法灭森林大火。

2. 冷却法。向火源喷洒水、化学剂或者用湿土覆盖,让燃烧物的温度降低,达不到燃烧点火就烧不起来。

3.从古代沿用下来的隔离法。将大火与正在燃烧的物质和未燃烧的物质,通过用喷洒化学剂、人工扑打、提前燃烧等方法分离开来,增加可燃物的耐火性和难燃性,从而扑灭森林大火。

如果是比较大的森林火灾,在灭火器械不发达的时期只有两个举措,第一居民远离起火森林,第二组织人力在远距离砍伐树木制造隔空地带,限制森林火灾近一部扩大也就是舍小取大,其他别无它法。

我喜欢学习和回答问题。针对笔友提出的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各种资料,给盘点一下古代战争与火都产生了那些有趣的“化学反应”,希望能与各位同学和朋友进行了讨论,也希望所写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据统计,中国自春秋到清末的历代战争中,被载入史册的火攻达370次之多(刘思起《谈我国古代的火攻》),绝对可谓是“用火大户”。《阿房宫赋》有谓“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当年项羽焚毁秦朝国都咸阳之时,大火焚烧三月才熄;赤壁之战曹操一军因火攻损失惨重,被迫还军。历史上的实例比比皆是。

《孙子兵法·火攻篇》曾记载五类火攻,除了焚烧敌军人马的“火人”以外,其余均指向了敌方的后勤。此时火药、石油等物尚未被广泛运用于战争之中,故而孙子强调火攻的实行必须依赖于大风及干燥的天气。

中国最早使用火攻的记载出现于鲁桓公七年(前705),当时鲁国攻打邾娄国,以薪柴焚邾娄国的国邑咸丘。但在春秋时期的引燃物主要是薪柴,难以迅速点燃敌方物资。

到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植物、动物及矿物油膏进行引燃,这也使得火攻战法普及起来。士兵在箭杆与箭镞连接处绑上火球,在引燃以后将其射出。这种战法的基础在于弓弩的发展及箭矢的改良,士兵将燃烧的火箭射上城墙与战车,以点燃木制结构。在公元前299年,田单于即墨之战中使用“火牛阵”,说来只是在牛尾上绑上柴草并浇上油膏予以点燃,其后让牛自行冲锋威胁敌军。

火牛阵

在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就曾引火焚杀匈奴使者,并且以弓弩手埋伏以避免其逃脱,匈奴众人“前后鼓噪…人悉烧死”(《后汉书·班超传》)。又如皇甫嵩镇压黄巾起义之时,黄巾军“依草结营,易为风火”,皇甫嵩就此定下火攻之计,黄巾军在火势之下溃不成军,而汉军则乘势对其进行歼灭,“斩首数万级”(《后汉书·皇甫嵩传》)。

东汉末年发生于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战乃是“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在黄盖诈降之时将其引燃,一并驶向连船,这才有了火烧赤壁的故事。(《三国志·周瑜传》)这种战法在后来被称为“火船”或“火舫”。

火烧赤壁

大体上,在唐代以前,火攻一般都采用薪油引火,运用火攻的战法及战具也在不断改进。直到唐代之时,火药、猛油(石油)投入使用之中,火攻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更有效率的燃烧性火器。在唐朝末年,出现了以火药为燃料进行推动的“发机飞火”焚烧城门,而后唐时猛油则已经被用于焚烧敌军云梯了。此后,火药与猛油在战争之中的运用愈加频繁。

尽管火攻作用不小,但却可能造成遍及山野的火灾,对生态及人文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比如迦太基城在历史上曾经4次遭到大火侵袭,最终难以继续修复而遭到废弃;洛阳古都在历史上曾经遭遇多次城破,当地植被及建筑曾因火攻而大规模毁灭。

宝应元年(762)回纥入洛阳抢掠,“火累旬不灭”(《资治通鉴·卷222》),“宫室焚烧,十不存一”(《旧唐书·卷120》)。

在洛阳地区仅唐代,记载的就有11次火攻。刀兵过后,烈火过处的洛阳:“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耽,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邵氏闻见后录·卷3》(吴家洲《唐代洛阳地区森林变迀研究》)

火攻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蔓延的火势未必受到控制。尽管历朝都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试图控制人为、自然火灾带来的环境破坏,但在战争发生之时却又顾不得防火,故而时常造成巨大的破坏。

最后:

喜欢的话不妨点个赞,对此各位网友小伙伴有什么看法,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说说你的看法。欢迎关注我,每天分享更多更有趣的文史趣闻

2022-02-12

202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