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觉得这个方向还是不错的。据了解,ofo部分城市就是代理模式,做得相对小而美、做好自行车的维护,代理商还是能够挣钱的。ofo管理层能够采取这种加盟、代理合作的模式,一定也不是拍脑袋而是基于对某些地方的运营测算得出来的。让ofo的盘子能够持续运转、让公司主体经营上变轻,这才是生存的第一步,包括此前与别的公司合作用押金换现金券,都是为了这个目的。
科技刘言分享。
不行,君子不立危墙。ofo肉眼可见的势危,巨大的押金黑洞,以及粗狂的运营模式都决定了不是可以轻松弥补的。
加盟不过是ofo降低运营成本的手段,此刻加盟不明智。
共享单车经历了风风光光的时期,又迅速的跌落到谷底。让我们是不是要怀疑共享经济的好与坏,还是共享经济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目前所剩下的有摩拜、小黄、哈罗,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其它的。但是它们的处境并不是那么乐观,尤其是摩拜发布了去年的财报,出处完全的亏损状态。唯一值得我们欣慰的应该是哈罗的状况。
不仅是成功的逆袭小黄、摩拜,还进军网约车领域,也是得到了很多用户的认可。最近几天一个有关共享单车的消息,又是一次引爆了我们的弃用共享单车热潮。
小蓝单车宣布涨价,随后摩拜同样是做了这样的决定,只不过区域只限北京地区。从之前一块钱小时,到免费,再回到原来的价位,最后再涨价。这些的举动让很多人开始放弃了使用共享单车。
在借道上,我们也是发现共享单车数量少了很多,选择骑行的人数也更少了。最后再这样下去,那会是什么结果呢?
这里我们还得提一下小黄,如果当时小黄与摩拜合并,或许就不是现在这样的局面。从出现资金链问题,押金难推问题,到推出折扣商城,再到近期的新运营模式,小黄的布局已经没有战略可言。
只是为了缓解恶化的情况,还有应对舆论的压力。而这一切的后果,或许我们都认为是戴威的倔强造成了现在这样的局面。
那么这个新运营模式到底是什么呢?简单的理解是找代理商,通过其它公司来运营小黄,从而进一步缓解资金链问题。从推出折扣商城以后,这是小黄的第二次布局,我们可以想象它的处境到底有多么艰难。
折扣商城推出以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多的用户吐槽商城里面的东西太贵,不过想要尽快的退到押金,等待的时间不是几个月。在等待与商品之间的选择,变成了小黄的博弈。
没有进一步的融资,或者是根本融不到资金。现实的困境又是那么残酷,唯有通过自身造血来摆脱这样的处境,小黄的做法有点断臂截流,根本目的是在没有外界情况帮助下,通过自身来完成一个造血功能,从而走出困境。
或许这样的想法是目前比较有效的办法,可看到小蓝、摩拜的涨价,即使寻找到了新的代运营商,那价格会是多少,有多少人会去使用呢?
我从来不相信共享经济是一个伪命题,而是掌舵的人没有更充分的考虑,共享单车也不能就这么的慢慢消沉,你们希望谁来承担起这个重大的责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