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让中国人更好地接受传统优秀文化并能和现代很好结合,与时俱进?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伟大,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从过去的刀耕火种,发展到今天的信息时代,这么一步步走来,穿越了千年历史,从过去的竹册,发展到纸墨,又发展到今天的手机,电脑。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有着不同的传统文化,有很多的传统文化至今在流传,有各种剧种,京剧,豫剧,评剧,相声,小品,二人转等,还还各种舞姿,有瓦族,苗族,延边族,等。还有各种乐器,还有茶文化,酒文化等,改革开放后,又从西方引进先进的文化,这就叫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一定要去伪存真,留陈推新,让我们伟大祖国的文化一定要保持,即古老而又先进,让我的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发杨光大。

首先要掀起一场"中华传统文化复兴"运动,先要承才能创与传。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这一阶段目前已基本完成。甚至在某些方面有些矫枉过正了。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基本都停留在这一层面。如穿穿汉服、玩玩雅集、弹弹古琴、背背经典……这些统统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秀"。在复兴初期有意义,但远远不足以古为今用、学以致用,更谈不上与时俱进。

其次要全面、深入地对传统文化进行剖析、解构、消化。毕竟诞生在古代农耕社会的文化,一定会有其历史局限性。传统文化有精华有糟粕,甚至糟粕(过时的)远远多于精华(普世的)。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的文化研究工程,需要大量文化工作者长期的、扎扎实实的研究、考证、践行,去粗取精、去废存真。而不是像第一阶段那样只要简单恢复就行了。然今日国人最缺乏的正是踏踏实实做学问、搞研究的精神。所以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传统文化热"(各类秀)该降降温了,是有道理的。

第三阶段是在签别、扬弃之后,在各个细分领域,融古入今,创造性地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国际新文明相融合、化合,催生出更加灿烂的新型文化。"新中华文化"或"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这种创新活动就要由务虚而务实了,要消化创新而不是简单的复古、抳古。这就要求全社会各领城的精英都参予进来,融传承于生活、工作中。带着传统文化的素养去从事当下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时文化与生活、文化与工作合一而不再是两张皮了,更不是简单地作秀了。显然这种深入务实的文化创新活动是会非常细分与专业化的。目前那种百科全书式的"国学大师"是不可能需要了,"浮华散尽见精微""狂风吹尽始见金"。大浪淘沙后的真金必是真正造福于当代社会进步的创造者们,时代呼唤这样的文化英雄、文化巨匠!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一是先传播四大国粹一类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二是将优秀文化代表成果,如诗词,剧本,经典小说,影视,塑雕,古建筑,组织多样持久展示活动。三是组织专家结合现代作解读,讲解经典著作,经过论证审核后出版一批。四是文化进校园课堂,企业,村镇,机关,形成制度。五,组织学术会,百家争鸣,定期举办,发现推荐一批优秀成果。

央视白:有钱难买喜欢………………已经让人分不清楚什么是……美与丑 干净与龌龊 正常与偏执 真理与邪恶 传统与现代 审美与疲劳………………

习主席提出的 文化自信不是建立在理论上,而是必须付出在行动上,我们要的不是口头上的文化自信,而是要的学习后的实证!才能激发出与生俱来的这些高尚精神,具备一定的爱心和一定的正能量,

中国文化直指人类真相和真理,才有利于我们找到正确的方法,也通过学习中找到更多真理后才能体现出自身更大的价值,学习到真正的中国文化,我们每个人不由自主的尊重自己的文化,珍爱自己的文化,才会爱自己的民族,爱自己的国家。才能建立文化自信。有了文化自信人人自觉会拒绝文化洋垃圾,自觉建立起文化自尊,文化自爱,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关于继承传统文化,我谈一下豫剧沙河调

我是戏迷一枚,自幼爱听豫剧。近年来漯河中原大舞台每每有豫剧演出,我几乎场场都从头至尾看到演员谢幕加演清唱。由于过去在舞台上、荧屏上观赏豫剧流派的豫西调、豫东调和祥符调比较多,故对豫西调委婉深沉、豫东调慷慨激昂、祥符调含蓄典雅的艺术特色印象深刻。但说及沙河调,便因接触少、观赏少,我对它的前世今生和艺术风格就难以道出个所以然来。恰逢“中原大讲堂·沙澧讲堂”请知名剧作家余飞先生来讲豫剧沙河调,我自是欣然前往当听众。

余飞声情并茂地讲述了沙河调的起源、演变、发展、成型的过程,讲述了围绕沙河调而生发的名人轶事、剧坛风云、民间传说等。许多被尘封的往事,许多被遗忘的史料,许多走心的戏曲掌故,余飞如数家珍,信手拈来。他用多年研究沙河调的成果,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和认识沙河调的窗口。

终年流淌不息的沙河水,滋养着两岸勤劳朴实的人民,也为沙河调艺术注入了丰富的母体语言和个性特色。那些生活里有的,史书里记载的众多聚散离合、悲喜愁乐、酸甜苦辣、阴晴圆缺的世间故事,经戏曲艺人搬上舞台,用具有地域特色的声腔进行演绎和展现,使之转化为有声有色的人间史书和永不褪色的风情画卷。可以说,沙河调之所以经久不衰,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流经了大沙河肥沃的土壤,是大沙河为它提供了充足的生活养分,培育了它粗犷豪放、行腔酣畅、节奏鲜明、本色自然、质朴通俗的演唱风格。

从余飞的讲述中,听众们也进一步领悟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一方艺术的真谛。《白莲花》《黄鹤楼》《反徐州》《大闹雷音寺》《韩信拜帅》《麻风女传奇》……这些剧目浸润着沙河水的壮美和豪气,成为鲜活的具有地域风情的文化载体。沙河调艺人用有血有肉的声腔形体语言,赞颂着大沙河的养育之恩,也展示着沙河调的艺术魅力。

如今,豫剧沙河调唱响了大江南北,陪着喜爱和痴迷于它的人度过春夏秋冬。“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沙河调契合人心,贴近生活,溢着烟火味、草根气、泥土香,深为人们喜闻乐见、津津乐道。君不见,田间地头、河道沟梁,文化大院、城市广场,都有人演唱沙河调,这声声沙河调在时空里飞扬,在大地上行走,无不提升着人们的精气神,激发着社会的正能量。

2022-03-19

2022-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