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市场是个理想市场,企业投资共享单车可以说基本都是为了融资而绑架自行车企业和消费者。自行车对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理论上是很需要,实际上,对老百姓来说并不是很方便,找不到车,不好存车。更令大家担忧的是使用费用并不便宜,押金还是不是就不翼而飞。因此,不改变这些,共享单车市场前景不看好
共享单车市场属于突发性爆红产业,主要靠资本市场运转,自行车生产企业大批量生产已进饱和,加大供需平衡管理,做好自身服务质量才是硬道理,但作为企业,需要有强有力的生命力,如何在产品上更能让消费者产生粘性,拉近消费者与平台距离,让消费者有主人公身份,或许能解决一点问题
共享单车不会像网约车一样,战争还会继续激烈,乃至还有高潮,共享单车满大街过于浪费堆砌的自行车来看,资源过剩,它走向的是整合之路,是资源更充分利用的收缩之路。
共享单车的未来,就是成为体系的一分子,犹如外卖之于新美大,微信之于腾讯,有着强烈流量导入的寄生性。纷纷被并购,也证明不可能独立构建商业闭环,犹如当年百度收购了91助手,慢慢地就融入各自的生态系统中了。是为归宿。
什么摩拜要做新能源汽车,这些都是为扩大业务范围不断膨胀的结果,是资本上一个故事吹大又一个故事,当要证明怎么能盈利时,它们的设想都要被打回原形,好好服务需要、喜欢骑行的客户吧,最多能做些国际化的事。
再延伸的板块,就给各自的母公司吧。
我个人并不看好该模式还能继续长大,短短4年间,共享单车经历了一个完整的企业生命周期,在资本催生,技术成熟,有网约车、团购网竞争模式参考下,它完成了全世界最迅速成长的周期,现在已进入收尾阶段。
我预测,摩拜的创始团队将出局,ofo创始团队将出局,它们将不再是一个自主主权的独立公司,而是依附型,在各自的美团也好,阿里巴巴也好,独立事业部的形式成长和维护着。
共享单车的精彩故事,就此结束,没有下集可看了。
假如我是政府有关部门,我会不支持共享单车投入。到处乱停乱放,影响城市市容。事实证明何必多此一举?!最后一公里怎么啦?就不能走路?权当锻炼身体也!
你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问关于这件事情的人
从个人角度来说,不管是哪家最后留在市场,对于普通人来说意义无差,他只需要一辆自行车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从企业角度来说,共享单车从百家争鸣到现在只有hello、Mobike、ofo来说,这只是一场资本的游戏。从早几年来看,无论是已经倒闭的酷骑、町町、小鸣,还是最近在传倒闭的ofo,亦或者说是背靠阿里的hello,早期的盈利模式都是相似或者说是没有盈利模式。他们的盈利模式都是在各大一二线城市(少数例如hello则是先在三线城市投放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疯狂的投入共享单车,然后向用户收取押金,以月票,前15、30分钟免费骑, 骑车返现等形式进行补贴。
由此可见,对于共享单车企业来说是没有任何盈利点的,只能依靠资本不断的入驻,一旦没有新的资本,企业就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资金链断裂,供应商讨债、媒体报道、用户退还押金、企业面临破产或者收够。
因此,对于目前存在的hello、Mobike、ofo三大公司来看,hello可以说是目前发展势头最好的,与永安行合并之后获得了阿里系的投资,可以算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同时,hello的助力车也与今年10月低调上线投入使用,与骑电、街兔共享一杯羹。在来看看Mobike,4月3日,美团以27亿美元全资收购Mobike,为这个曾经风吹雨打的企业吃了一副安定剂。在收购之后,Mobike,还是继续单车路线,也有相关报道Mobike也将进入助力车,与此同时,Mobike的也与lv的联名合作,也将为Mobike带来了相当一部分收益。与以上两家相比,ofo则是比较惨的,每次ofo做出相关变动,都能在共享单车界引起一片猜疑。到不是说围观群众草木皆兵,而是共享单车破产导致用户的押金无法退还的事情比比皆是。就目前状况来看,ofo除非找到能为其投资的资本,不然ofo每次的变更都会给用户带来恐慌。当然,如果ofo能够在此时找到一个新的盈利点,那就另当别论了。
那共享单车要想在市场中继续运营,它必须迅速找到自身赢利点,这是现在的当务之急。毕竟谁开公司都是为了赚钱,而不是公益。如果共享单车,一直依靠资本,最终将被资本绑架,那最终只会剩下一家独大的情况。这个案例可以参考美团大众,滴滴快的。
同时,共享单车给城市建设带来不少问题,后期政府对共享单车的监管力度也会增加,因此共享单车企业需要先做到自我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