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人都注重宗族观念,现代的人为什么不重视了呢?

这个跟教育有关系,跟大环境有关系,就从取名字可以发现规律。我们的父辈都有字辈,我跟我大堂弟有子辈,但其他的六个兄弟都没有按子辈取名了,大原因是我跟大堂弟是70后,后面的全是80后,这就是大环境使然。现在,媒体也好,官方也好,又在重视传统了,比如,现在传统假日,越来越受重视,这是好的现象,很多地方也在重修宗祠,族谱,这会带动人们的意识逐渐回归。比如我,现在在想,我的孙辈一定要按族谱来取名字。

不同的解释有不同的答案,我们首先来看看现在是什么样的大环境。

佛家讲世界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上古的正法时代,二是中古的像法时代,最后还有现在的末法时代。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现在的心灵受到的外物侵染更加严重,受到的诱惑多心里想着的必然是其他,而不是祖先,我们自己都还没来得及快活,怎么会想到不知多少辈的先祖呢?

第一点。有一句很美的句子说“古代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能够爱一个人”。同样的道理,因为以前时代没有电视里,没有电影,手机,电脑,人能够接受到信息量远远不如现代,这样一来思想的偏差会小很多,不会轻易的被其他思想和事物带偏。另一个好处在于父母的观念能过更加接受,虽然说古代封建下父母很多要求是不对,但是有一点好就是在祭祀供奉祖先时拥有绝对权威,儿女也不会吊儿郎当,和现在的敷衍了事截然不同。

第二点,古代儒家及其他思想的引导。儒家作为统正封建社会两千年的思想,影响力远远大过我们想象。儒家讲“仁”,它的基础是孝,孝父母而施仁于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它是把孝道放在一个很重要的地位上的,别看讲着“天地君亲师”,前两者是虚的,第三个那是糊弄统治者,也就许褚这种虎人做的到。真正与我们关系亲密的是亲!

亲包括哪些?首先,父母作为至亲是第一层,再然后兄弟姐妹,作为同辈是一层,在上面是爷爷奶奶又是一层,往下我们的子女是一层,我们觉得乱可以用一张白纸连线,把自己名字放在最下面,往上连,到父母,爷爷奶奶,太爷爷奶奶,再到祖爷爷奶奶,我们看看是不是都能找到对应的人。百分之95的人都记不得,但是在古代不一样,大部分读过书的人都记得,没读过的人族谱里也有。

第三点,也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原因。要从周实行宗法制讲起来,那个时候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大量分封诸侯国,而这些国家除了一小部分是功臣和前朝贵胄外基本都是周氏子弟。宗法制把各个诸侯国与周天子联系在一起,虽然几代后出乱子,但一开始起着重要作用。

正是因为从周实行宗法制,从皇室沿用到诸侯,诸侯裂变成卿大夫,到了几百上千年后深深的扎根在每一个姓氏家族中。

为什么现在再也不去重视祭祖?以前一年五次祭祖,清明节,寒食节,中元节,除夕夜等都是必须祭祖的时间,现在不行。一年能在清明烧纸祭祖都是千难万难。

我们想一是宗族观念淡泊了,现在什么最被看中?钱。也许是生活所迫,没有钱就无法养活家庭;也许是舍不得挣钱的机会,种种在外的原因没有机会回来祭祖,也就不能趁着这个机会家族一起聚会。

二是很多节日都得淡忘了,除了清明,除夕,另外几个节日谁还记得?我觉得正是因为没有意识到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导致宗族关系进一步离散。

如果有机会,我们不妨回族里认认族谱,祭祖,和他们保持着同一个磁场的共振,一起面对这个纷繁而多变的时代。

觉得有些用处点个赞,关注下呗。

2022-04-03

2022-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