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形态演变的历史进程是手工生产--大机器生产--自动化生产,这一演变历程有其历史必然性,下面就分析一下为什么有这样的必然性。
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事物内在的矛盾。正是人类对满足需要的追求,以及自然对人需要的否定关系所形成的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推动了生产力的不断运动和发展。
人的需求是开放性的,不断的向更高层次迈进的,要满足人的需求的发展就要求不断的克服自然对人的需要的否定(注意这种否定是为人的,遵循客观自然规律,保护生态平衡也是为人,所以克服自然对人需要的否定不代表对自然只破坏不保护),但人的天然器官功能是有限的,仅凭人类的天然器官的功能是无法持续克服自然对人的需要的否定的。于是,人的天然器官功能的有限性同克服自然对人需要的否定的无限性的矛盾就产生了。如何摆脱天然器官功能的有限性呢?关键就在于创造和改进生产工具。
在资本主义以前的人类历史中,物质生产基本上属于手工生产,手工生产的根本特点是工具的运动主要由人手操纵。在这种生产中,生产力的发展就被人的天然器官所限制,因而发展的速度是极为缓慢的。为了解决人的需要与生产力低下的矛盾,大机器应运而生,代替了人手。以前由人手拿工具,后来就是大机器来控制工具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人的天然器官--人手对生产力发展的限制。随着大机器的发展,人的体力越来越难以胜任对大型机械的操纵,于是这种矛盾就催生了动力系统的革命,蒸汽机、电动机等应运而生,代替人成为了驱动机器的动力系统。
外部自然力对人天然器官操作功能和动力功能的替代,大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时大机器生产越来越普遍,机器越来越多,生产流程之间的衔接也越来越紧密,衔接时间的把握也要求越来越精准,人脑难以胜任这样的精确控制,必须有一种装置代替人脑对机器体系的控与管理的功能,这种装置在人类长期的实践中被创造出来,这就是电脑,生产力的形态也就此进入自动化生产形态。
在人的需要与自然对人需要的否定的矛盾中,生产力得以发展,手工生产--大机器生产--自动化生产的发展顺序是必然的,因为没有外部自然力代替人的操作工具的功能,就不可能也没必要用外部自然力代替人的动力功能,当这两种功能都被代替之后,用自然力代替人的管理控制功能的要求才能被提出。
这个问题与达尔文的进化论有一点相视。
人,打猎一最早用石头,后来发明了标枪,发明了弓箭;
耕种庄家,为了提高效率一发明了犁,等农具;
人,犁地老费劲,学会了饲养动物;
动物需要吃草,发明了拖拉机;
......
你说的工业化进程,也是这个样子。
总之,一切都是人的懒惰精神引起的发明创造。
手工生产,大机器生产,自动化生产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而且以后还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首先,在古代,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手工生产是当时主要的生产方式。主要是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大家都是自给自足,没有市场交易,所以就限制了产品的生产。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手工业落后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逐渐被机械化所取代。随着科技发展,动力机械开始出现,人们的需求也逐渐多样,商品的交换逐渐开始。机器的出现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降低了人的工作强度。懒是人的天性,所以机器的出现也是对人这个天性的解释。比如汽车流水线的生产方式让汽车可以批量生产,价格降低,使得汽车的普及率大幅提高。
随着技术的发展,传感器和自动控制技术的成熟,原先的人工操作流水线逐渐被自动化的单元取代。首先人力成本逐渐升高,导致企业主要寻找更有利于提高利润的手段。其次,人在工作中的状态受外界影响较大,而且人是需要休息的,不能连续不间断工作。而机器的工作状态受外界影响较小,只要保证机器零部件的良好运行,工作中出错的概率很小,并且机器可以全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比如现在出现的无人工厂,基本只有几个人来监控,保证各部分可以正常运行就可以。
随着人们的需求的不断增多,对空闲时间的需求增加,也就是越来越懒,不想上班,这就导致更智能的生产方式的产生。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后智能化的生产方式会逐渐普及。在现有自动化的基础上,结合网络技术的自学习,自适应等技术,让现有自动化的设备能自我控制,自我决策,更大范围解放人类的控制,使其可以全自动,无需人类干涉进行运行。
社会发展,技术进步,不仅让人们看到提高效率,减轻劳动力负担的方面,而且现在也开始注意其它方面,如环保,资源节约等方面。这样,对于一次决策,所需考虑方面较多,计算量较大,这对于计算机来说不是问题,所以智能化是一个未来的趋势,而且专业化是必然的,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比如现在的专家组决策,都是基于本领域顶尖人士的知识和经验来对未知或者未解决的问题来进行解答和决策。未来,专家组和智能化的结合会让生产方式再一次发生转变。
本人粗浅见解,欢迎拍砖!
作者:嘿仔仔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