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你所说的交通大学我不是很明白,交通大学有很多,如果单独放出来讲是可以的,可是与其他的几所大学混在一起,我感觉其中有一点歧义。
那我们就分析一下,为什么社会地位和综合排名不对等,以及其中有什么原因?
那什么是社会地位呢?在我看来就是社会上的人如何评价这那所大学,或者是已经毕业的学生对那个大学的看法,抑或者就是与现如今火爆的就业率有关了,毕竟家长和学生除了看排名外,就业率或许成为了选择大学的主要因素,因为那毕竟和自己的以后有很大的联系。
至于综合排名,那就比较复杂了,因为已经不是一般人可以决定了。对于一个大学的综合排名,除了与教学质量,就业率,校园环境等一系列因素有关外,更与这所大学的科研项目的数量及高度,以及教授的数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每过几年都会进行教学质量评估,那决定着这所大学的排名是否会发生变化。
所以才会有社会地位和综合排名不对等的问题。
正是因为复旦大学、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等大学在历史上名气太大,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所以才会保留其名号。在这些学校中复旦最先的实力差一些,但是复旦的校长马相伯是一个著名教育家,在当时上海最好的大学差不多都是教会大学的情况下,复旦的存在是一个特殊的现象,而且复旦的校长陈望道还是《DCD宣言》的翻译者。所以在52年院系调整中所有的教会大学和除了南京大学之外综合性大学的文理科都被合并到复旦大学,复旦大学一跃而成为和南京大学相媲美的教育中心,甚至能跟北大相提并论。
交通大学有五所: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唐山)交通大学、新竹交通大学,其前身是南洋公学和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公学齐名,所以现在工科大学排名,除了清华,就是哈工大、浙大和交大,这个是有历史原因的。交大的正源是西安交大,本来准备全部迁过去,但是架不住交大的实力太强,交大的师生甚至能够自己造铁轨和列车,所以在上海的也独立出来,如果都成为C9高校。
中山大学的前身是广东大学,是中山先生一手所创建,在民国时期地位超然,其办学经费甚至可以跟中央大学相提并论,超过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因为有庚子赔款所以经费充裕。南开大学和复旦一样,也是私立大学,办学规模较小,但是校长张伯苓比较有眼光,发展应用学科,当时南开的化学、经济学、数学都是王牌学科,南开价格指数影响了一代人,尤其是和北大、清华合并为西南联大对拿开地位的提振最为关键。
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历史上称为交通大学的是现在的上海交大),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这些不以地名命名的学校,为什么社会声望比学校排名高?
請问,这几所大学在你心目中有的是什么声望,它们的声望高低排序又如何?又怎样显示比学校的排名高?没有具体的说法,如何证明你提出的问题的正确性?
题主所列出的大学,它们虽然都是人们心目中的好大学,它们虽然从校名上都难以看出它们所在的城市,但是它们的声望,都可以与不显示地名的清华大学相提并论吗?还有暨南大学、河海大学,它们的声望能与问答中提到的这些不显示地名的名牌大学混为一谈吗?不显示地名的大学在人们心目中的威望也有档次之分!也有高低之分!
题主所述的大学,包括清华大学在内,在没有教育部学科评估之前,在没有出现机构排名之前,在网络没有普遍化之前,就是众所周知的好大学!为什么?因为它们有深厚的历史沉积!它们有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它们有居高不下的录取分数线!这些学校以前都很难考上,一传十,十传百……这些大学难考!难考的大学还会是不好的大学吗?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中,认识了这些大学,人们在长期印象的积累中,形成了雄厚的群众基础,众望所归,便产生了这些品牌大学的威望!难道那些能够显示地名的大学不也是这样吗?
现在科学发达了,互联网普及了,消息灵通了,教育部的学科排名、机构的排名在网络上和民众中广泛流传,怎能对学校的声望没有影响?有时这种影响不会立竿见影,但会潜移默化,你在绝大多数机构或教育部排名中,总是靠后或靠前,搞个三年、五年,怎会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