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车是如何逆风飞扬的?

汽车,归于本源还是一个工具,使用者对于工具什么要求?好用第一,耐用第二。

日系车在中国市场上较好的表现,与其自身的发展体系目标及坚持的执行下去有很大的关系。

1.先说开发,日系车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丰田从40%热效率的直列四缸到傲视全球的混动技术;本田的地球梦;日产的VQ系列、大沙发技术;马自达的创驰蓝天、转子发动机;斯巴鲁的水平横置………还有各种细分到零部件上的专利技术,数不胜数。需要注意的是,日本人从来没有过满足于已有的技术成就,我和日方的研发人员交流时感到可怕的是,他们更希望和你谈的是现有技术的不足,将来的攻克方向,说到有现有技术多牛的时候,总是很自豪但又一笔带过,方向一直都很清晰。

2.再说制造,制造要分两块讲,先说供应体系。整车实际上是采购组装型企业,供应体系至关重要,日系车企最大的点就在于,他们把供应商,至少是核心供应商都拉到了自己这艘船上,同荣共辱。是真的唇亡齿寒,不同于美德体系的高利润捆绑对外剥削的殖民利益逻辑,也不同于自主的价低者得,b点替换,双点供货,不听话就调供货比例。这就导致了,日企无论在研发初期,还是在后面的量产供货,都能保证整车利益最大化先行。因为他们知道,车厂赚的钱会按游戏规则合理分配。国内零部件供应商企业比较担心就是这点,努力配合,可换个领导,就要重新来,这是行业通病,专家们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没有办法。从供应链布局上来说,丰田绝对是王者,不说他下属的雷克萨斯,斯巴鲁,富士重工,只说供应链,叫出来的没有一个怂货:电装、爱信、丰田通商、丰田纺织、丰田合成、捷太格特…………这样的体系,国内只有华域算是上规模的,还是要正视这些差距的。

然后是制造,日本企业在国内的合资工厂,没有哪家把制造包含质量直接交给中国人去管理,不是国人水平不行或是职业操守不够,而是这个责任太大,不论交给谁出的问题,他都逃不脱干系。日本这几年也一直在出质量问题,但这不能让大家放松警惕,日企管理的精髓,特别是制造现场的管理远远拉其他企业一大截。细节嵌入标准,标准可视,行动进入流程,流程持续优化。除了日企,大多数公司对培训道场,即专用的培训工位基本没啥重视度。

3.最后是销售,日企对于销售一直有着他们自己理解,在和合资公司的中方打交道时,争议最多的就是降不降价,他们常常把车和价值捆绑在一起,我们常认为,价值体现在价格中,由市场和客户来决定。可日本人有匠人精神,除了做东西的时候,卖东西也是一样,就这个价,爱买不买。市场上的东西过于复杂,没人说的清楚,但从我个人角度看来,马自达6的降价,凯迪拉克的降价,奥迪的降价,捷豹路虎的降价,量看到了,定位等级也下来了。这是不是今天雷克萨斯不降价而销量反增的原因之一呢?

最后再说一个问题,日企能稳步的发展,与日本的商社有很大的关系,有商社在中间扶持,救助,穿线搭桥,激活了很多商机,关键时刻救了很多日企的零部件好企业。

日企的很多东西,仍是我们需要正视的,不能盲目的敌视,古人尚且知师夷长技以制夷,今天反倒走回去闭门造车了?

在日本车企看来,今天的逆势上扬,应该是他们发展图上波线图的阶段高点,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前面有可能更高,也可能更低,最重要的是,他们希望的是这个线能一直画下去,做百年企业,二百年企业……这对我们也是很重要的。

2021-11-03

202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