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做不好发动机?

按照发展来讲,技术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特别是发动机,一个发动机的生产涉及到了太多的环节:设计、材料、工艺、管理等。按照我们所熟悉的木桶理论来讲,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的最短的木板。所以在发动机设计来说也是如此,只要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过程就会产生影响,我们想要真正造出一个100%的汽车发动机,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我们正在努力追赶了。

一、工业背景

首先,由于各种因素,我国的工业基础起步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晚了一百多年。在这一百多年里,西方国家从根本上经历了一个亚洲地区没有经历过的时期:蒸汽时代。

从未经历过蒸汽洗礼和传承的我们,想要造出比蒸汽机难上百倍的汽车、航空航天发动机可谓是困难重重,更不要说人类当今工业史上的结晶了。这一切都是西方国家用了两百年才凝聚出来的心血。国家、国人想要追赶,不是一天两天甚至不是一年两年的问题。

二、政策原因

我国在80年代后期到2001年之间,我国政府为了发展国内的汽车行业颁布过这样一个政策“市场换技术”,就是说中国政府允许外资入华修建汽车合资工厂的战略决策。,也就是说,我们开放市场,为的是换取技术。

从现在既定的结果说,这是一个非常幼稚,停留在宏观上的理论性假设。

首先,中国开放市场是大趋势,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无论什么目的,市场都会开放,整个中国,总共只有20万辆汽车,中国平均48平方公里一辆,这是什么场景?全国人名都骑自行车总不是办法。

其二,大大低估了科技的价值,换技术是一厢情愿,那些重要技术的价值之大恐怕会吓到所有人,远不是卖几百万辆汽车的钱能买到的,德国五个支柱产业,四个和汽车相关,汽车企业已然成为了大国的立国之本,何谈“换”?核心技术的进步永远不要期望别人会给我们。

还是那句话,没有捷径,把技术进步寄托在别人身上真的是太幼稚了,正是这种市场换技术的借口,扼杀了自主研发的动力,所以我觉得,换技术这事别再想了。

三、汽车企业自身问题

有人说,大家不要买外国车,全部买国产,支持国货。大家这样做的目的是好的在国企前期探索的过程中,确实需要大家同心协力,但是,这样做真的有效吗?实际上,很多合资品牌虽然打着国产的名义,但是他们的利润其实非常高。

能做好啊,我就能让国产发动机做到全球最好,我有发动机气缸与活塞低漏气量,磨损不增加漏气量技术,任何发动机现在都可以立刻使用,问为什么造不出好发动机,不如问谁能造出好发动机,我有技术你能找到企业应用吗。

2021-11-07

2021-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