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前济宁农家女苟晶两次高考被冒名顶替,你怎么看?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农家子弟的命运也是命运

居然屡次三番发生在“孔孟之乡”?“学而优则仕”读书可是农家子弟唯一的阶层流通通道。

这种罪恶看似没有血腥,但杀死的是公平和正义,伤害的是梦想和青春,否定的是进取和奋斗,丑化的是权力和公信。

23年前济宁农家女苟晶两次高考被冒名顶替,说明苟晶不愧是一位才女,只可惜当时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亲己利己的思想非常严重,一个农家女,没有官亲或其他关系网,只能是任人操控。

这是对公信力的一种抹杀,也是对高考的一种蔑视,高考被誉为最公平的一次竞争,可是却在这样一个最公平的竞争中,出现了这么多不公平的现象,确实值得深思。

农家子弟,上大学本来就困难,特别是在山东这样的人口大省,高考之难,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苟晶和陈春秀高考的时代,高考录取还没有全面放开,还是一个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的时代,能从众多高考大军中脱颖而出,可以想见,她们是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出身农村,能上大学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她们却凭借自强不息考上了大学,命运却给她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她们被别人顶替了。

如果不是因为陈春秀心中还有一个大学梦,她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知道真相。

如果不是因为陈春秀勇敢的站出来,就不会有苟晶在网上的揭发,如果不是她们站出来,就不会有200多个顶替者被发现。

想想这200多个人,是不是都是家境贫寒的孩子?但凡有一点能力的人,这些问题早就被掐灭在了摇篮里,前段时间,央视主持人康辉就曾爆料,如果不是因为父亲奔走,他也将是被顶替者中的一员。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寒门难出贵子”,那么寒门为什么难出贵子呢?一是教育资源的垄断,二是教育资源的短缺。

本来就困难重重的寒门子弟,却还要遭遇高考的不公,实在让人齿寒。

这样的罪恶是不带刀子的杀人,杀走的是青春,是岁月,是前途,是光明,也是人们的信任。

提问者把答案都说了,还叫什么提问?

我是不是要顺着提问者的意思,说一些诸如人心不古,公信力丧失的话?社会黑暗,吃人不吐骨头?

如果这样说,提问者已经说了,我还说什么?

如果不这样说,提问者岂不是大大的不高兴,我就不讨人喜欢?

我该怎么回答,要不请提问者告诉我?

但是,我可以肯定,阳光下一定会有阴影。无论何时何地,是大唐盛世也好,是美利坚合众国也罢,这种事情总是会发生的。这是常态,毕竟完美的世界是不存在的。

但因此而得出结论,“我听到了咀嚼骨头的声音”,我觉得此人一定是有精神病,幻听症。又说什么“丑化的是权力与公信”,我觉得此人有精神病,偏执狂。

我劝此人,有病就早点治,拖延下来,不治恐益深,最后成了不治之症,就不好了

2021-11-21

2021-11-21